(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烤烟是我县农业产业化中最成型的产业,从生产到市场、从产品到商品的产业链是比较完整的,从初始的生产发展到终端销售各环节的服务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县委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一是在烤烟生产各环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二是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调动了烟农种烟积极性。三是制定了有利于烤烟发展的财税管理体制,烤烟特产税全部返乡镇,最大限度地激励了乡镇抓烟干部的积极性。
(二)生产目标明确,技术执行到位。长期以来,由于生产过程中生产烟叶风格目标不明,市场定位不准,使生产和收购形成长期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今年的烤烟生产明确了目标,把风格定位在山地中科清香型烟叶目标上,制定了配套的生产技术方案,并严格执行到位,全县烤烟生产基本达到标准化生产目标要求。一是实行了100%漂浮育苗和集中时间规范移栽。二是单位面积的移栽数1000株/亩达到了90%以上。三是真正做到了适时合理施肥和病虫害群防群治。四是田间管理到位,烟株管理做到了看烟长势打顶,无花无芽。
(三)规模化种植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烤烟发展规模化种植和科技含量的增加推进了现代烟草农业的进程。一是烤烟种植的集中和大户的增加标志着我县烤烟生产正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迈进。全县20亩以上的烟农593户(新烟农77户,老烟农142户)21841亩,占总户数的25.62%,占总面积的64.43%,其中50-99亩的120户,100-500亩的25户,户均面积达到了14.64亩。二是地膜烟推广有所突破,全县共落实地膜烟18500亩,达到保肥、保水、提质增效的目的,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三是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今年我县投入烤烟生产的农机器具138台,起垄器44台,农机器具的广泛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四是大型卧式密集烤房的投烤使用,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
(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是加大了大型卧式密集烤房建设力度。今年全县新建烤房842座,其中大型卧式密集烤房812间,小改密30间,涉及面积17296亩,超地区下达我县计划492座。省、地对我县烤房建设投入1714.2万元,超计划投入1033.2万元,乡镇投入400万余元。二是烤房配套用电设施投入加大。电力配套设施共投入750万元,其中供电部门投入400多万元,财政投入133万元,农户自身投入200多万元。三是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对推进烤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8年已完成2007年烟水配套专项补贴项目18个,投入资金1053.16万元,解决烟地浇灌面积11102亩。2008年烟水工程建设审查批复项目22个,投入资金1346万元,解决烟地浇灌面积14694亩,有效地改善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为我县今后发展壮大烤烟产业和烤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转变生产组织模式。今年,在烤烟生产发展步入低谷、发展艰难的情况下,全县抓烟干部面对困难、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技术扶持,在培养基本烟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规模化种植大户、种烤分离、合作生产、股份制等多种生产组织模式。全县共发展烟叶农场23个,从烟株长势和管理情况看,各种生产组织模式都是成功的。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正确面对烤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种烟比较效益偏低,导致有的乡镇发展难,完不成任务,给总量提升带来影响。二是田间管理仍然存在不及时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田管促单产的意识不浓,目前全县单产仍然不高。三是烤房建设方案(电力设施)不配套,给县、乡两级和电力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四是部分烤房建设配套设施到位迟缓,出现了烟等烘房的现象。五是烤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目前全县烤烟生产因灾损失折合绝收面积800多亩。这些问题只有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克服。
二、抓好平稳收购,收出风格特色
今年烤烟生产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田间烟叶长势清秀,着重体现了山地中科清香型烟叶风格特色。要使这一风格特色的烟叶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切实抓好烟叶收购工作,一定要收出印江烟叶风格特色、收出烟农的效益。各种烟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好今年烟叶收购工作。
(一)加强领导,确保收购稳定。烤烟是我县的支柱产业,收购工作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