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示范带动,加强经验交流学习。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各地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推出了一大批好的经验和做法,希望大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切实加强交流学习。学习不一定要出国、出市,我们XX市也有许多新的经验和做法,并且在西部领先、全国知名。去年,我市XX区被文化部列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批示范区,XX区“文图两馆总分馆制”、XX区“农村文化中心户”被列为首批示范项目。3个区的创建实践,对于解决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半径等问题,都有较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今年,我们还将申报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希望大家及早谋划,积极申报,切实把我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进经验推广应用,推向全国。
三、丰富活动,创新特色,大力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一)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认真开展好日常活动。通过近年来全市强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新增一大批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要充分利用好室内、室外文化设施,进一步开展好日常馆(站)办活动,提高有效使用率。要利用传统节日,针对群众需求,进一步开展好节庆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要紧密结合本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群众文化内容,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下一步,市里还将组织全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届“群星奖”舞台节目统一展演,进一步发挥品牌活动的示范性、带动性,扩大品牌活动的辐射力、影响力。三是着力培养群众文化人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要只热衷于请名家、大腕,要着力培养本土专家、业余文艺骨干、本地群众文化人才,实现出人出戏双丰收。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一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吸引群众参与,便于群众参与。如渝东南地区就要立足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渝东北要立足三峡移民文化等,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打造活动品牌,展示活动特色,提升活动影响力。市群众艺术馆近期组织了有关专家到区县采风,效果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二是要深入基层、深入民间。各级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民间,结合当地民俗、掌故,为广大群众创作生产一批有吸引力、趣味性,参与性强的公共文化产品,着力解决内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要了解群众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区县文化馆要充分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品味;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注意提升品质,展示特色。
(三)进一步做好免费开放工作。要切实按照要求,保证免费开放的时间、空间、项目公示上墙,要群众知晓、监督。总体说来,全市免费开放工作区县图书馆总体比文化馆更规范、效果更好。根据群众的要求不断改进充实免费开放内容,不断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走进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文化中心,这是决定免费开放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图书馆要围绕全民读书,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吸引全民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读书的自觉性。市少儿图书馆牵头开展的爱心接力服务,不但要在渝东北、渝东南开展,主城、渝西地区也要积极开展起来。文化馆根据现行体制规定为公益二类,要科学推进免费开放,合理界定免费开放项目与非基本服务项目关系,合理确定收费项目。更关键的是要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群众愿意来,每来一次都有收获。要切实履行好培训职能职责。这一方面目前是全市开展免费开放工作的问题之一,下一步要认真“补课”。要按照市文化广电局下发的《XX市“十二五”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规划》要求,坚持做好分级培训工作。市级重点培训区县文广新局局长、科长,文化馆、图书馆馆长,以及各种专题培训等,乡镇(街道)文化站长每年要培训一次。充分发挥重庆艺术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基层文化干部培训基地的作用,扩大培训面,提升整体素质。区县要着力培养乡镇、街道文化专干,培养业余文艺骨干,打造业余文艺团队。乡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村、社区文化指导员的辅导和培训。
(四)积极参加各类赛事。一是积极参加全国赛事。积极备战2013年第十六届群星奖评奖活动,力争我市每个门类都有项目取得决赛资格。针对区县在讨论中提出的每个门类每个区县限报节目1—2个太少的问题,我们将予以放宽,力争各地把精品力作推荐出来,希望大家尽早谋划,积极申报参与。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级赛事活动,组团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老年合唱节、第五届中国少儿合唱节、第十届西部“花儿”歌会等国家级赛事,以及“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