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积极适应新常态,有效破解交通运输发展难题。新常态蕴含着新机遇,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常态下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日趋强化,前期审批、建设成本、资金压力持续加大,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艰巨。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还未形成,立体运输网络还不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有待进一步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转换效率不高,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任重道远,行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公路管养、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能力尚不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运输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以新常态的视野和智慧,从“抓重点、找抓手、补短板”等方面入手,在新常态下增强开拓创新、应对挑战、破解难题的新动力。
三是主动引领新常态,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市交通运输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改变的是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式。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内涵要求,牢固树立扶贫攻坚、区域联动、转型升级、三化互动、全面小康 “五个交通先行”,认真研究新常态下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提升品质,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做到规划落地,项目、政策、资金“三个跟上”,着力推进“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目标落实。要坚持民生优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出行难、乘车难、运输难等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要坚持统筹协调,以深化改革统领交通运输工作全局,把推进法治建设作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新常态,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以对历史、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使命感,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新常态下充分展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新时期交通人的精气神,努力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有新的作为。
三、紧盯目标,突出重点,圆满收官“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目标任务
(一)全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要紧盯“十二五”规划目标,以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为重点,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运设施建设“两个三年会战”、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国省干线攻坚建设、创建公交都市等为抓手,全面加快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项目建设,确保公路水路建设投资达220亿元。一是计划通车项目抓时限。明确2015年通车的务正、道安、江安高速和巷三公路,以及国省道改造等重点项目,参建各方都要逐一锁定通车日期,按照“按期通车是底线,提前竣工是目标”、“前紧后松”的原则制定施工组织计划,细排实施进度,实行项目进展月通报制度,确保在2015年底前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通村油路项目要争取在一季度全部开工,在2015年11月底前全部完工。二是在建项目抢进度。对贵遵复线、江习古、务德、白黔高速等在建项目,要倒排工期,加快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力把工期压得更短一些,速度提得更快一些。特别是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四河四带”战略部署,打造千亿级旅游产业发展新地标、新高地的重大决策。目前,公路项目已顺利动工建设,但工程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三县(市)和市直相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限时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全力做好群工工作,及时化解施工中的群工纠纷,坚决做到“零堵工、零上访”。市交通局及参建各方要以“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精神,不打折扣,不折腾,不懈怠,确保项目如期建成。三是拟建项目抓前期。要牢固树立“早抓早主动,早建更省钱,早建早受益”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主导、交通牵头、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前期工作机制,尽最大努力编项目、跑项目、引项目、建项目。今年计划开工的习正、绥正、绕城西南环、道武等项目要倒排计划,落实专人紧盯不放,确保如期开工建设。同时,要加强与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汇报争取和沟通协调,加快推进遵义至余庆、仁怀至金沙、仁怀至遵义复线项目前期工作。
(二)全力以赴提供要素保障。一是要强化资金保障。资金仍是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最大的“瓶颈”。去年,市政府出台了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筹集实施方案,并设立了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基金,筹集到位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12.4亿元,市财政安排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