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从宏观看,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期,自上而下一个个重要会议、一项项重大决策,连续释放出利好信息。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必将为长远发展再造一个“改革红利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支持西北向西开放,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等重大举措;中央城镇化会议提出“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中央农村工作会提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要求,将会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自治区层面,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等对全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四个宁夏”做出全面部署。中阿博览会打通了“向西开放”的通道,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营提供了区域合作的广阔空间,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为“两区”建设带来了新机遇。XX市层面,市委、市政府以建市十周年为新起点,提出要奋力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深入实施“四大战略”, 建设“一园一区四基地”,圆满完成“1050”工作任务。各种发展要素加速聚集、重大机遇叠加融合、政策利好不断增多,XX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中转要冲、沿黄经济区的重要板块、“两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中卫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的机遇、条件、平台都已具备,发展的思路十分明确,尤其是民营经济、新型工业、枸杞产业、交通物流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只要我们牢牢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锐意开拓、扎实推进、抓好落实,就必将会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大有可为、大有所为、大有作为。
二是从区域看,我们正处在争先进位、迎头赶超的县域发展关键期。在去年全区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作现场交流会上,我们深刻体会到各市县(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竞争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清楚地看到各地区争先恐后上项目、大干快上求发展的热烈场面,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日益激烈的县域竞争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朝夕之间,优势就有可能变为劣势,长处就有可能成为短板。从小康实现程度看,我们形势严峻。根据去年新修改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我县2012年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仅为66.41%,比全区平均水平72.11%低5.7个百分点,在全区22个市县(区)排名倒数第九,在川区八县区排名倒数第一,与XX区相差8.4个百分点,加快小康进程任务非常艰巨。从经济指标排名看,我们喜忧参半。2013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增速,居川区八县市之首,但绝对额(118.1亿元、68.1亿元、57.6亿元)在全区22个市县(区)中只排名第十、第九和第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亿元)分别占XX市(316.5亿元、17.1亿元)近一半,达到45.7%和44.5%,但增速在川区八县市中都仅位列第四;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6.4%)只排名第五,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2%)近一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川区八县市第二,但绝对额(34.3亿元)只排第四,仅是XX区的5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在全区22个县市中仅排名倒数第11位。标兵马不停蹄,追兵快马加鞭,我们突破重围、跨越赶超的压力不断加大。从产业结构调整看,我们优势渐显。结构调整促使节能降耗出现拐点,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全县规上工业能耗增长2.4%,低于XX市6.7%和自治区6.6%的平均水平,在全区22个市县(区)居中靠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7%,优于全区下降5.3%和XX市下降8.1%的平均水平,在川区八县市中与青铜峡并列第二,实现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丰收”。从发展成果积累看,我们信心十足。去年,我县在全区“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作风”活动中,获得了县区排名川区第一、干部作风全区第一的佳绩;首次将枸杞产业、文化、品牌纳入国际盛会,成功举办中阿博览会中国枸杞论坛暨中宁枸杞文化节;民营经济“中宁现象”得到自治区高度重视,引发宁夏日报等多家媒体长篇连续报道,在我县绝无仅有,在全区实属首次,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市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县(市)”、“中国枸杞文化之乡”等称号,为我们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一轮县域竞争浪潮之中积蓄了充足能量、增添了强大信心,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能力争先进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