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分析,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抓好烤烟生产
烤烟工作地位举足轻重,是抓财源、促增收的要事,是打基础、增后劲的实事,是强品牌、树形象的大事,必须紧抓不放、抓实抓好。针对宏观发展形势、烟叶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宁远烤烟生产工作实际,为了让大家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看清事物的本质,纠正当前烤烟生产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和一些偏离规律的做法,确保工作少走弯路、不走弯路、走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也让大家进一步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着力培育宁远烟叶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宁远烟叶发展升级版,实现由烟草大县向烟草强县迈进。在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思想认识需要统一。
第一,既要肯定成绩,又要看到不足。去年的烤烟生产怎么看?总的来讲,各级各部门切实把烟农利益放在心上,克服历史少有的灾害性天气,烤烟生产得到稳步发展,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目标。概括地讲,就是“一个稳定,三个持续增加”。讲稳定,就是稳定了烤烟种植规模,去年全县种植烤烟9.3万亩,收购烟叶20.8万担,已连续两年稳定在20万担以上的规模。讲增加,就是:①收入持续增加。烟农收入和两税收入突破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左右,烟叶均价12.07元/斤,比上年增加1.2元/斤。②上等烟叶比重持续增加。上等烟叶比例56.9%,比上年增了1.5个百分点。③基地单元和工场、烤房群建设、基本烟田整理持续增加。全县新建基地单元2个、烟叶工场4个、烤房950多座,共2个多亿的烟基工程投入。烤烟产业已为全县做了6个亿的贡献。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烟农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取得的,也凝聚了在座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县委、县政府对这份成绩单也是比较满意的。但客观地分析,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急于求成,盲目扩面、求量,粗放式生产,广种薄收,造成乡镇、村、烟农均受损害。二是少数乡镇工作走捷径,盲目发展大户,靠外地人种烟,掠夺式经营,后遗症突出。三是部分乡镇的结构指标调整上不去,对生产形势研判把握不准、布局调整不到位。四是烟区基础条件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弱。五是部分乡镇超出县政府政策,承诺没有及时兑现烟农,矛盾突出。六是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烟叶专业合作社覆盖范围小、服务内容少,服务质量低、发展能力弱。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有些是客观条件带来的,但更多是主观因素造成的,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第二,既要研判宏观形势,又要立足宁远实际。从全国和省、市会议精神综合分析判断来看,今年全国烤烟生产形势是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总的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十分难得,挑战不可忽视,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立足县情实际,做到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科学应对。从机遇和有利条件看:国家烟草专卖局今年继续上调中上等烟叶收购价格5%;将k326作为特色品种,收购价上调10%;安排150亿元建设资金,加大烟田基础设施投入,打造烤烟生产的升级版。国家大力支持和优先发展的,正是我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薄弱环节。从困难和挑战看:一是面临计划“双减”的压力。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提出“调减计划、优化结构、提高品质”的工作目标,烟叶工作坚守“一条红线”,对今年生产计划在去年基础上按“8.5%的比例下调、并对今年丰产烟叶实行三年顶抵”。二是面临结构快速提升的压力。今年省里要求我县上等烟比例达到62%以上,去年我县上等烟比例只有56.9 %,要达到省里要求,我县在去年基础上至少要提升6-7个百分点。烤烟生产处于“双控”形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这是国家对烤烟生产作出的重大调整。但在看到不利的同时,我们更要冷静分析,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有自己的科学判断;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盲目跟风。从全国烟叶产业发展历史进程看,可以说烤烟生产一直都是处于“双控”的状态,也是在“双控”下稳步发展起来的。对烤烟生产,国家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时会在某些年份抓得紧、某些年份提得松,中国的烤烟生产一直都是在计划指导下进行的,一直都是在控制规模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