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调解工作力度,在案结事了、息事宁人上下功夫,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深化审判方式改革,更加注重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继续完善速裁机制、加强巡回审判工作,落实司法救助规定,进一步解决好群众诉讼难问题。三是坚持司法关注民生的宗旨,以积极的态度救济民权,以优质的服务减轻民负,以快捷的审理解除民忧,以公正的裁判保障民利,以有力的执行实现民愿,把保障改善民生贯彻到行政审判每一环节,维护好人民群众应当享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四是继续加大执行工作力度,积极构建有利于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力抓好执行积案的清理和消化工作,重点解决好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执行率和执行兑现率。五是加快立案速度,强化审限管理,畅通快速立案、快速送达的渠道;积极开展院长接待日活动,进一步加强涉法涉诉信访处置工作,把解决涉法涉诉问题、解决求助群众的生活困难与疏导思想情绪统筹抓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六是继续加强以案件审判质量评查为核心的案件质量管理工作,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项制度的监督落实,确保案件审判质量稳步提高。
(四)增强开拓创新观念,提高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
紧紧围绕提高法院的司法能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这一目标,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法院各项改革工作,突破重点、难点,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在改革原则上,坚持党的领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稳妥进行。在改革方向上,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待,切实解决人们反映强烈的告状难和执行难的问题。在改革标准上,以人民是否满意来检验司法改革的成效。在改革部署上,坚持两手抓,既抓现有改革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又抓改革措施的深化和延展。通过不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合理配置审判执行权限,完善审判监督制约机制,推动法院工作不断向纵深方面发展。
(五)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防线。
创新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是支持和保障各项审判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我们将开展如下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加快审判法庭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争取将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作为政府建设项目。二是要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突出抓好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和管理,重点做好案件审判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三是大力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本着“量力而行、分类加强”的原则,有步骤地提高人民法庭的“五化”标准(设置规模化、建设标准化、审判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装备现代化),切实改善人民法庭的办公办案条件,为审判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优质的司法保障。
(六)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增强法院的感召力和公信力。
一是加强教育,着力打造精神文化。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即将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开展审判经验交流会议、专题讲座和组织开展培训的方式,引导法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并自觉运用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审判实践。二是注重规范,积极构建制度文化。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审判执行、调研宣传、后勤保障等各项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将文字的制度规定落实为法官的自觉行为,使法官行为符合法院制度文化的要求。三是强化操守,努力营造礼仪文化。以开展观摩庭为切入点,对法官的举止行为、精神面貌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规范,使法院干警的一言一行折射出现代司法文明和法制的亲和力,树立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四是深化建设,深刻诠释法制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培养干警爱院、建院情怀,营造团结友爱氛围;加强对审判场所、办公区域的布置,努力营造庄重威严的审判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培养干警文明高雅的情趣,陶冶干警健康向上的情操。
上一页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