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峰老师的讲话稿
办这样一个刊物,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实在是太重要了。中国有句话说“无用之用,实为大用”。语文看上去、写作看上去、阅读看上去,好像不大重要。其实实在是太重要了。最近我们出了本书叫《语文太重要》,在里面,我也提到了,各种急功近利的人其实他最终人生会失败,爱好文学、对文学有过热烈追求的人,他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我想从小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体会,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18年前,我也办了一个刊物,叫《读书做人》,在自己班级里面做的。我后来想把这个刊物扩大,就找了上海市56所学校文学社,编这个刊物,也叫《读书做人》,但是办了几期以后没有坚持下去,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由于外部原因经费原因没有坚持下去。现在段总和余党绪办这个刊物非常有必要,条件相对成熟,可以坚持下去。我现在在青浦一个民办学校当校长。为什么我现在70岁了还要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本来我一个人在一个班级里面搞文学社, 也做出了一点我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事情,我们培养了好多好多文学方面也非常优秀但从平时也非常行的一些学生。我觉得,能够在一所学校里面从预备班开始来培养孩子,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不但能够在考试里面取胜,而且他们的人生肯定能够走得更好。所以我一去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我们的教育叫人生教育”。 我觉得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这个人生是从他的今天一直到他的晚年,一直到他的生命的结束。我们要关注他,不仅要关注近期的、局部的,而且要关注他的终生活得幸福、活得开心。刚才那个家长说到了她的孩子非常开心,这个很重要,让我们的孩子一辈子都开心,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的目的,所以我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 今天早上我跟学生讲话的时候,我就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缺少什么?你们觉得我们今天缺少什么?很多学生这个说,那个说,觉得缺少意、缺少理想。说得很好。我们今天的孩子不缺什么?不缺竞争能力,不缺斗争精神,有些孩子也不缺钱。他们缺什么?我觉得是3件东西:第一缺情,感情;第二缺畏,缺少一种敬畏感;第三缺少一种志,叫大志理想。我们搞文学,我们的理想就是来补充这3个方面:第一,我们通过文学,使得自己的感情更丰富起来,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一个感情不丰富的人,他的生活是非常苍白的。另外,要有敬畏感,在文学作品阅读当中,你就会有敬畏感,你要写作你非要阅读。福建有位老先生叫潘新和,他提倡以写作来辅助阅读。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学和教育到底有什么关系?同样是为了培养君子,培养终生的幸福。在这点上面是共通的。文学是不可少的一页,他是达到目的的途径,所以我在附中的时候,就搞过文学社。让一个人崇高起来,没有文学是做不到的。我觉得人在这个世界上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文学哲学历史,甚至是有宗教情结还都是在仰望星空。 今天能够办这样一个刊物,能有这么多老师的帮助,有这么多学生的加入,还有这么多家长的支持,我想能够改变当前教育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一点,大家都能够这样做,教育就会有可能改变一点。
叶辛先生的讲话稿
我觉得《中国校园文学》要立足校园,要脚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