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段、班组四级成本管理体系,以技术优化和岗位降本为重点,在原料结构优化配比、铁水含硅、钢铁料消耗、出钢温度等重点经济技术指标上寻求新的突破,坚持“换算采购、炉外冶炼、科学配方、挖掘潜能”的操作方针,全方位抓好降成本工作。通过合理的换算将市场的价格波动、成本的高低和部门的收入紧密挂钩,让市场的压力、成本的压力及时传递到单位,传递到岗位。真正将成本与每一个职工的收入结合起来,让成本触动全员的分配,触动管理者的职务,触动每一个职工的岗位。形成围绕指标确立目标,向指标要效益;向跑冒滴漏要效益;向领导者的责任心创建稳定安全的生产要效益,推动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
2、强化技术管理,向差异化的产品竞争要效益。
一个企业最大的危机感就是产品的生命力。要实现效益最大化一是创新创效,二是节约增效。这两者都很重要,但创效比节约更重要。我们要融入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准确分析中钢的优势和劣势,明确新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具有中钢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要加快特种钢的开发进程,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新的市场份额,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新时期中钢人的梦想,除了改变职工的生活面貌,改善同志们的生活质量外,我们新的梦想就是要按照一钢为特钢区,二钢为普钢区的生产组织模式,形成120万吨特钢和240万吨普钢的生产规模,真正让中钢的核心技术成为创收增效的源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让产品的高附加值抵消高成本的压力。只要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我们中钢人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二是加强技术指标的攻关提升。我们要转变观念,通过技术比武、工艺竞赛等提升指标,向工艺技能技巧要效益。将优化炉料结构作为创效驱动点,由“精细料”向“经济料”转变。如以焦炭中硫含量0.95%为目标优化原煤配比。抓住碱度、综合入炉品位等关键指标,优化烧结原料的配比。包括热风温度、喷煤量、富氧量、成材率等关键性的技术指标,都要作为挖潜增效的着力点。三是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以效定销,以销排产,产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理念。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转变“重生产轻服务”的思想,建立质量异议快速反应机制,强化服务理念,满足下游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向市场获取边际效益。
3、加强设备材料管理,向稳定的材料设备保障要效益。
我们清楚,先进的设备是生产稳定的基础,优质的材料是生产高效的保障;设备材料的价值不在于设备材料本身,而在于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设备材料的保障供应上:一是材料处要按照“问一取二参考三”的经营思路,要健全材料采购管理机制,从量化向价化转移,重点是加强关键性 备品备件的质量验收,把价格和质量捆绑起来,严控入厂材料质量关,形成验收项目完备,验收人员专业,验收标准规范的格局。特别是在材料快速升级换代的当今时代,材料配件的购买、更换要有超前的意识。重点是高温、化产、煤气、压力容器等区域要不惜代价一劳永逸,尽可能不停、不换、不检修,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用设备、材料的质量稳定促进全公司生产的稳定、经营运行稳定、安全的稳定。二是设备处要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全厂的关键性设备建立动态档案,也就是设备征信系统。从今年起,设备处要加强对设备厂长的引导与管理,要将设备作业率、设备事故与设备厂长的收入直接挂钩,让设备为生产的稳定运行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4、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向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要效益。
安全是企业效益,环保是社会效益,安全环保是中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中钢走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要打造“绿色中钢”的品牌。在环保管理上,我们不仅仅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技术的不断升级、产业的优化重组。我们要从硬件上着手,在软件上强化,从思想和责任上彻底消灭污染。由环保处牵头,对全公司的能源综合利用进行平衡测算,对富余的余热、煤气进行回收,上马干熄焦、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项目,对炼铁、炼钢环卫除尘改造,达到生产和不生产一样平静的效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消除残缺,实现完美是中钢人不懈的追求。无危则安,无损则全;没有安全就没有存在,更谈不上发展。稳定和安全是我们管理者必须紧绷的两根弦。我们曾反复强调,当前的中钢无论是市场风险的冲击,还是行业政策的管控,都不会影响到正常的运行。唯有事故的发生就会波及到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部门的主体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基础管理和基层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的要求,持续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实。用作业人员的严谨规范,营造安全稳定的条件。用更加安全的作业环境、更加广阔的事业平台、更加丰厚的收入待遇,提升中钢人的幸福指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