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喜欢上阅读,也不要一味停留在有趣的轻松的低能力阅读就可以完成的作品上,适当增加一些需要孩子们思考的,也就是说需要孩子们“花点小力气”才能阅读的书籍。比如这段时间我让平行偶尔看几则《梦溪笔谈》,也许她不完全看得懂,但是我认为偶尔看看这类书这个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增加写作的语感很有好处,这就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到孩子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家长在阅读上要做那个帮孩子摘到桃子的人。书本中的字不完全认识没有关系,阅读强调一种整体感,比如原版的《西游记》,有很多的字和诗句我想平行也许是似懂非懂,但是从整个文章中,她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境,这就够了。记得那时候他们班里写“观音莲”这篇作文,我看到平行的作文最后一句写着“故此得名观音莲”,这个“故此得名”写法估计是受了《西游记》的一点影响吧。所以“阅读”这件事我认为重在意会,而非言传。
二、与经典书籍为伴,让阅读成为习惯
有一次我逛新华书店,看到这么一幕,家长高声说:你自己选,随便选,我都给你买我想,“好大方”的家长。可是你觉得你这么做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了么?孩子这个年龄需要什么书籍?哪些书籍是经典的?哪些是糟粕的?孩子天生就会判断么?你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年幼的孩子,那你就是一名不负责任的家长。那么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了,我对这个没有把握。我说,很正常,我也没有把握,但是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你可以搜索和请教,总比让孩子盲目的随便挑好。说到这里也顺便“抨击”一下现在的出版社,有些书真的太差劲了,而这些书往往都被冠以“最好听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最优秀的”的名字。这类书我从来不买。
那么哪些作品适合孩子们看呢?我个人认为前面讲到的国内的比如郑渊洁,孙幼军,周锐,汤素兰,黄倍佳、梅子涵,曹文轩,杨鹏等等的作品都很好,比如曹文轩的《第十一根红布条》《草房子》《青铜葵花》,黄倍佳的《我飞了》《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都很精彩。其余的,我比较偏好国外的儿童书籍,这个绝对不是崇洋媚外,因为国外的书籍,就拿绘本来说吧,我敢说,大人见了都会爱不释手。有空的时候,我就会翻翻一些优秀的绘本,会心一笑,身心都会放松很多。因为那都是一些非常温馨而且很有爱的书籍。所以说,从绘本上看,中国不缺给孩子们画画的人,缺的是给孩子们写故事的人。下面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平行都认为比较精彩的一些书吧。比如捷克的《鼹鼠的故事》系列;德国的《胡桃夹子》,;瑞典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长袜子皮皮》《狮心兄弟》;英国安娜的《黑美人》;还有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美国怀特的《夏洛的网》,英国尼尔的《鬼妈妈》,还有《福尔摩斯探案系列》。这些书几乎都是平行一口气读完不肯放下的。记得阅读《夏洛的网》的时候,我注意到平行看到最后的时候感动得快哭了,因为作品真正打动了她的内心,然后我又找了《夏洛的网》的电影,看完电影后平行又看了一遍书,她告诉我她依然很感动。还有《鬼妈妈》,它是一本超现实主义和现实交融混合的风格的书,带有非常古怪的幽默感,贯穿全文的幽闭恐怖让我和平行印象非常深刻。看完这本《鬼妈妈》应该有半年多了吧,现在她说她还能感受到书本所带来的那种诡异和奇妙的感觉。而国内很多的书说教太重,故事情节本身的美不美很少人去关注,到最后总要给你一个道理。还有一个可恶的毛病就是“千篇一律”,比如大灰狼到最后是一定要被打死的。冷漠。说教。不够温暖。不够幽默。不够轻松。不足以打动我们的内心。看完就忘记了,不会在你的心上留下任何痕迹。
讲到这里也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下日本女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安房直子的作品梦幻,唯美,远离尘嚣,清淡,幽远而宁静,透着淡淡的忧伤。孤独、死亡、温情、爱以及缱绻的怀念,都是安房直子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比如《花香小镇》,我个人比较喜欢,也推荐给我们的孩子。
三、提升阅读能力,请走近原版名著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名著改写小学生版,我想对于阅读能力还没有到达一定程度的孩子来说,也许这样的书籍有一定的市场需要,但是这类书籍,我个人不推荐。如果我的孩子还没有能力阅读这类名著,我宁可等待和放弃,等她到了那个有能力阅读这类书籍的阶段,再读不迟。原著的语言和段落,格局和意境是改写版永远无法达到的。不要让那些改写版的所谓“名著”破坏了名著的美。
四、如蜜蜂采百花之蜜,让阅读博采众长
这就是说我们给孩子看的书越杂越好,不要总是看童话,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类书籍。像自然科学类的,历史类的,地理类的、艺术类的,哲学类的都可以让孩子们广泛涉及。比如哲学类的,我觉得韩国人写的《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挺不错。这个阅读面的问题就跟人吃饭一样,吃的越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