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要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各学院、班级的学风建设经验。
四、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助学工程建设力度。
12、进一步规范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的申请、审查、评审和发放等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校庆110周年的契机,积极抓好专项奖学金的项目新增工作。
13、积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和毕业生还贷工作。协助学校财务部,加强与贷款银行的沟通合作,认真落实2002、2003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
14、进一步拓展勤工助学渠道,规范勤工助学市场。在积极做好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开辟校外勤工助学渠道。
15、进一步扩大社会助学规模。要抓住校庆机遇,充分利用学校人才、科技资源,加强宣传发动,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
16、进一步加强临时性困难补助的管理和学生健康平安保险的管理工作。
五、深入分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17、继续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要通过开展“网络文明校园行”系列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规教育。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流网站的建设,让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的监控、网上辅导等管理工作。
18、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校外学生公寓。继续推行学院管理和学生社区管理相结合的校外学生公寓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学生政治辅导员进公寓、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等工作。
19、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要在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六个一”工程的基础上,办好《珞珈心源报》,办好《专家在线》和《网上咨询》等“心海驿站”网页栏目,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六、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握脉博、积极引导的原则,加强安全教育,迅速处理不稳定事件,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21、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影响学生思想稳定的情况分析、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等专题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提高稳定工作的有效性。
22、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学生稳定工作落到实处。
23、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继续开展“安全月”教育管理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4、深入调查研究,严密排查和处理不稳定因素和隐患,努力做到情报超前、预案超前、排查超前、处理超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七、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立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专职学生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实现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专家化目标。
26、进一步规范专职学生干部队伍的调查研究工作,今年将组织干部分期分批到有关高校调查研究,暑期将组织干部进行社会调查。
27、积极鼓励专职学生政工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举办德育研讨会。大力支持专职学生政工干部参加“两课”的教学工作。
八、认真搞好2003级新生接待、新生入学教育和2003届毕业生思想教育、毕业生离校工作。
28、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要以“爱国、爱校、敬业、成才”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对2003届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毕业生中开展争做优秀毕业生活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生思想品德鉴定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确保毕业生文明安全离校。
29、认真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2003级新生接待工作,重点抓好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要以“自强、弘毅、求实、拓新”为主题,通过政治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校风校纪教育、爱校教育及其他养成教育,尽快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将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打基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