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坚定地支持两岸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维持台海现状,并反对任何对现状的片面改变,更反对所有非和平的或违宪的改变现状手段。
因为中华民国宪法是一部一中宪法,所以不排除当两岸间的整体发展条件趋于成熟时,换言之,当中国大陆在政治民主、经济繁荣和社会福址方面的发展可以与台湾相互调和的时候,以两岸的终极统一作为选项。
再由于台湾已经是一个完全的民主,要实现两岸统一必须取得台湾人民的同意。即因如此,我们没有统一时间表。而无论是对台湾还是对大陆来说,统一都不具有急迫性。
我认为,若要为两岸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则中华民国在台湾作为一个已确立的民主政治实体必须获得尊重,作为一中架构下的政治伙伴的对等地位亦必须获得承认。这些问题对两岸而言都是巨大的政治挑战,而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两岸亟需恢复有意义的对话。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日的中国大陆已经不再是过去我们所认识的那个贫困的、极权的中国。三十或四十年前,与中国大陆进行和解是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但情况已不再是如此。虽然中国大陆表面上仍尊奉共产主义意识型态,但我非常乐见它在最近二十年来,不仅创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体,也改变了上百万穷苦农民与工人的赤贫状态。这项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我们希望将会是中国大陆迈向更佳的社会福祉与更大程度政治开放的重要一大步。
诚然,要在中国大陆逐渐落实民生主义和政治民主,还需要一段时间,也许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农村和内地仍有八亿人口的情况下,要进行剧烈的政治改革是很困难的,甚至潜藏不测。我相信中国大陆需要的是持续渐进的社会与政治改革,而在此,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及其所孕育出的「台湾经验」仍有其重要的参照意义。在我领导下的国民党,愿为中国大陆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时至今日,该是让台海两岸终止内战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在互信、以及追求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具建设性的新互动关系。
毫无疑问,国民党现在是一个根植于台湾的政党。但它清楚的台湾认同,既不会令其自闭锁国,亦不会让其随分离主义起舞。我非常有信心,国民党在争取台湾人民的最佳利益、捍卫台湾民主成就的同时,也能对建设自由、民主、繁荣的现代中国的未竟事业和宪政使命,作出重要的贡献。我们没有时间继续操弄对立--诸位,我们会愈合伤口,跨越对立。
东亚的开放型区域主义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所来自的东亚,百年来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内战、冷战、及国族主义对立之苦,致使无数生灵无辜牺牲。反思现代东亚的血泪史,我倾向认为,我们东亚人民应可从欧盟的经验中汲取宝贵的教益,以进行和解的试验,并思索主权共享与开放型区域主义的可行性。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曾倡议「大亚洲主义」以对抗西方帝国主义。但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东亚所需要的是一种以促进区域内、外的和平、繁荣和民主为目标的开放型区域主义。而要使这种开放型区域主义具有可行性,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勇于面对、检讨、反思历史上发生的血泪与谬误,如此方能超越现今的仇恨与对立,并共同探索以未来为导向的东亚和平愿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必须放在历史与区域的脉络中来思考。两岸人民间的进一步交流,本质上亦属于东亚人民间迈向东亚共同体的一环。恪遵中山先生的遗志,国民党以东亚的开放型区域主义为理念,不仅将矢志促进两岸人民的和解互助,更将奋斗不懈地推进东亚以及世界的和平。
结语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该是我做些总结的时候了。二千五百年以前,齐宣王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 「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且让我们期许台湾有智,大陆有仁,携手成为催化区域与世界和平的主导力量。让我们给和平一个机会,让我们使之成真。我们新国民党暨台湾人民,绝不逃避这个历史挑战与责任,绝不轻言退缩或放弃。台湾海峡不应该是充满战争风险的「烽火地带」,而应该是连结两岸伟大人民的一条和平、繁荣与民主的康庄大道。
今天,我们必须戮力开创东亚的新时代,一个由新愿景和新典范所启发的新时代。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跨越半世纪前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对立。我的朋友们,这即是我的理想。今天,我与诸位分享了我的理想。最后,恕我做出一个诚挚的请求:且让我们一起为廿一世纪的和平、繁荣与民主共同奋斗!
非常感谢各位!
相关内容: 马英九演讲&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