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与孩子们协商,开始,他们都不同意,说:您都干了一辈子了,现在生活无忧,受那个累干什么?侍侯老人是多麻烦的事啊,又挣不了什么钱,弄不好受累还不讨好。我毫不气馁,天天给他们讲道理,我的韧劲终于打动了他们,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儿子还主动表示,可以给我帮忙。说干就干,我跑东找西,开始筹措。首先是老人院的选址,当时恰巧发现了在河北区宜白路旁有一栋空闲的三层小楼,经过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房主,经过协商一锤定音。我们全家筹措了20万元对房屋进行了装修改造,添置了必要的家具、设备,招收了服务人员。开业前,我说,应当给老人院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儿子想了想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应当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叫龙福宫老年公寓吧。97年春天,经过筹备龙福宫老年公寓正式挂牌服务。为了办出特色,我们首先为老人建立了包括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特长爱好等内容的个人档案,发放了平安卡。公寓里专设两个大厅,定期组织老人们开展唱歌、跳舞、读报、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日常生活方面,做到预定菜谱,一日三餐不重样,特殊口味,特殊安排,我们的住房分为单人间和双人间,浴池、洗衣房、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实行24小时跟踪服务,并推出了休闲娱乐为一体、养老送终一条龙的服务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逐步完善了规章制度,使入住的老人吃的可心,住的满意。龙福宫的名声渐渐响了,不仅本市老人踊跃入住,还吸引了外地人。开业不久,就有一位家在沈阳的70多岁的于老太太入住养老,她在沈阳和北京挑了不少地方,都没有满意,到我们这里来看了三次,最终决定入住。她说:这里不但生活环境好,服务也很到位。老人刚到天津有一种新鲜感,总想到处走走。有一次走的远了,迷了路,被民警送了回来。这件事给我们提了醒,我们想出了随身携带名片的方法,上面印上老人院的地址、电话,这样再有情况就不怕了。 为了办好老人院,我给自己定下了工作准则,那就是全心全意做好公益事业,认认真真办好每一件事情。通过我们细心、周到的服务,用真心实感打动人,用乐观精神鼓舞人,用文娱生活陶冶人,用昂扬斗志激励人,使所有入住老年公寓的人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我们公寓的老人们,上至90多岁,下至60多岁,各行各业都有,为了照顾好他们,我对服务工作严格要求,在招收每一名服务人员的时候,都要亲自给他们讲解如何关爱老人、如何服务老人,经过业务培训,有了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才能上岗。对于入住的老人,我们则千方百计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除了日常开展的活动以外,我们还根据老人们的愿望和要求组织他们开展特别活动,金秋时节,我们组织大家到新修的金街、新拓宽的马路、新澄清的五河去游览观光,为这些平时不出门的老人们带上轮椅、便盆和医药箱,让他们看到津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到了重阳节和春节,组织他们换上节日盛装,准备下丰盛可口的饭菜,并表演文艺节目,老人们一个个乐得合不上嘴。他们都拿老人院当做自己的家了。有的子女在节假日想把老人接回去团圆,可70多岁的郭大爷说,这儿吃的好,玩得好,每天多热闹,我才不回去呢;有一对老夫妻6个儿女都在外地,一年也见不到几回面,入住以后逢人就说,我们可不离开这儿,这里的服务员比儿女都亲啊! 对于一些重病在身的老人我们更是精心护理。一位叫秦朋的老人,由于病情严重,住进了四中心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医院通知家属,别浪费医疗费了,赶紧回家准备后事。家属没有精力照顾了,把人送到我们这里,接是不接?当时我心里也没底。面对着家属急切而又希冀的目光,我想,我们办养老院的宗旨就是为老人提供关爱,向秦朋这样的老人不是更需要我们的温暖吗?于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