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通信体制改革,我竞聘到党工部,负责宣传工作,开始跟着专业技术人员在辖区内全线找素材、找灵感。一次架设过江光缆的经历,给我带来的冲击至今难忘。那道过江光缆是沿江数据接入网的关键一环,单位上下都非常重视。当时时值深秋,江边已经是寒风凛冽。由于受到工程条件限制,光缆从江边的电杆到卷扬机的这段距离必须依靠人力拉动。900多米长的光缆,拉上几个来回就几乎让人精疲力尽。为在禁航时间内完成施工,带队的刘立彬局长、欧阳林书记全都亲自上阵,在他们的感召下,在场的所有人员,就连厂家的技术代表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整齐划一的号子声直震云霄!为方便用力,他们摘掉了工程用的白手套,或抓或扛,身体与地面倾斜成了锐角,全部力量都压在光缆上,用力到脸颊通红、指节泛白……我无法用语言定格这样的画面,但那种浑身颤栗般的感动让我至今想起都不能自已。在冲天而起的号子声里,我看到无数的身影,他们翻越崇山峻岭,他们迎着雨雪风霜,他们好像变成一根根高大的电杆,手挽手联结成一道坚固的网,他们散发的光芒模糊了我的双眼,但同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在凝聚!是的,我感到了,长江原来有这样一种美,叫做协作。
2010年夏天,我交流到重庆海事局党工部,在收集防汛抗洪宣传资料时,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感染了我。在江面疾驰的巡航艇上,着装整齐的海事官员们矗立在船头,头顶的艳阳晃得人睁不开眼,汗水顺着脸颊调皮的钻进了衬衣,湿漉漉的紧贴着身体。照片背后,这群海事人已经连续数周蹲守一线,24小时不间断巡航,处理水域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更没有人知道,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孩子即将在这个月踏上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另一幅照片中,由于数日的洪水冲击大量淤泥掩埋了巡航救助基地的通信光缆,两名抢险人员只能潜入江里,用双手在浑浊的江水中寻找光缆的断点,江水起伏没过了他们胸口,不一会就让人觉得呼吸困难。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硬是靠双手把沾水的光缆给拽出了水面,这是他们一周来第5次抢险了,为了确保汛期水上安全监管和指挥调度的顺利进行,很多同志连续一周天没有回过家,其中有名队员的妻子隔天就要临产了。我想,他们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妻子、孩子,自己的家庭,只是他们明白,当暴雨洪魔威胁到沿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舍小家,顾大局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正是靠着这腔大爱献大江的牺牲精神,重庆海事人才经受住了二十年不遇特大洪水的考验。随着照片一幅幅翻过,我感叹,长江原来有这样一种美,叫做奉献。
今年3月,我参加了姚泽炎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作为代表有幸向泽炎师傅敬献了鲜花,在近距离的观察中,我发现这位年近五旬的长者显得稍逊腼腆,当报告团成员宣讲他事迹时,总会不好意思的低低头。我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他是认为自己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很多,党和国家赋予他的荣誉使他必须更全情的回馈长江,回报社会。于是,我懂得了,长江,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美,叫做感恩。
拼搏、协作、奉献、感恩……不论是姚泽炎这样的行业先进典型,还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一线海事职工,都在用行动诠释着长江的美。这种美光彩夺目,吸引目光;这种美无私博爱,震撼心灵;这种美醇厚久远,给生命带来激情,给长江带来希望。
现在,当我再次面对着长江,看千帆过境百舸争流时,脑海里闪现的总是一幕幕关于长江之美的蒙太奇。我,也终于明白了长江之美的真谛,长江之美是长江儿女对母亲河真实质朴的感恩情怀,是长江儿女服务沿江百姓的生动实践,更是长江儿女构筑长江航运宏图伟业的执着追求。
在国家大力发展长江内河航运的战略宏图徐徐展开之际,作为长江航运未来的我们,一定要把对长江之美的感悟内化为长江之美的传承,进化为对长江之美的追求,让长江之美成为指引我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