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这种说法大概是后人根据年俗传统附会的。不太可能是“年”的起源。
春节假期。
基本上,有为数可观的华人的国家都将农历新年定为公众假期。
中国(大陆)。
正月首三天,另外通过和相邻两个周末的倒休,春节假期一般由除夕下午一直持续到初七或者初八。由2008年开始春节假期调整为除夕和正月前两天。
中国(台湾)。
除夕及正月首三天,若除夕或正月初一遇到星期六或星期日,则正月初四(及初五)补假,如2007年农历除夕(2月17日)及正月初一(2月18日)正好为星期六、星期日,因此正月初四(2月21日)、初五(2月22日)均纳入连续假期。
香港及澳门。
正月首三天。如果正月首3天中任何一天碰巧是星期日,大除夕会被纳入公众假期,例如2007年的农历正月初一(2月18日)碰巧是星期日,因此大除夕被纳入公众假期。
马来西亚。
全部州属在正月首2天为假期。
新加坡。
正月首二天。
越南、韩国。
正月首三天。
春节家宴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从周代开始,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春节期间家人团聚,亲朋相会,头号事就是忙活于“吃”字。为了在新春佳节吃得营养,吃得卫生,吃得文明,吃得开心,家宴须要注重礼仪。
1、酒满茶半以礼待人。
当今社会,以茶待客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敬酒时应斟满杯,而奉茶时则应注意不要斟得太满,以七、八分满为宜。否则就有逐客之嫌。”
2、饭桌转盘顺时慢转。
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如果饭局上有长幼之别,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转转盘。并且,转盘应顺时针转动,切忌快速旋转。
3、鱼头鱼尾有说法。
家庭宴会当中,主人应将鱼头朝向桌上辈分最大、职务最高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吃鱼喝酒。要是有人没等鱼头对着的人发话就抢先动筷子,便会被人耻笑为不懂规矩或者没有见过大场面。
4、“拱手抱拳礼”双手有高低。
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而右手压住左手则是出丧。
春节串门礼仪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现在大多人在春节期间会互相串串门,过节时的走亲访友,既是沿用传统的习俗,又能把平时因为忙工作而疏远了的亲情重新织补起来。不过记得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1、穿新衣,带年货,吉利话。
衣着上一定要干净利落,不管贵重与否手上都要提着礼物,当然进门就说的拜年话儿是必不可少的。
2、拜访要提前确认。
拜访前一定要确认主人是否在家。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过年过节这件事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前提下也要提前确认。
3、注意拜访时适可而止。
礼节性拜访,逢年过节这个时间是越短越好,在客人家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亲朋好友的拜访,一般性情况下半小时左右为宜,不是什么极其特殊的情况,不宜停留一小时以上,一般情况下,不是至亲、故交就不要留下来吃饭,因为对方负担会很重。
4、注意鞋袜的卫生。
现在城市人家里装修都比较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