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共和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实现的,而不是先具备了所谓素质条件然后于一夜之中建立了自由共和。
严复等人的上述错误认识估且可以称之为过程分离论。其特点在于将国民素质的提高过程同自由共和的实现过程分离开来。由过程分离论必然导致出种种莫须有的“过渡阶段论”,即认为发展自由共和先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而将实行自由共和的任务推到过渡阶段以后再考虑。过渡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创造条件,甚至不惜以独裁专政和巨大牺牲来训练国民。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和宪政的三段论所犯的绝大错误就是由过程分离论产生的过渡阶段论。它将宪政的实行推迟再推迟。过渡阶段论一般在形式上是维护安定大局,而实质上是巩固专制权势。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思想界,真正认识到过程分离论的错误而大彻大悟的思想家只有一个,这就是胡适。胡适的彻底觉悟是在1929年《新月》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大骂国民党蒋介石推迟民主进程,并表示“程度幼稚的民族,人民固然需要训练,政府也需要训练”;“我们不信于宪法可以训政,无宪法的训政只是专制。我们深信只有行宪政的政府才配训政。”然而,胡适的觉醒之声在当时的思想界孤掌难鸣,更未使世人猛醒。过程分离论的危害并不限于影响到严复一代思想家,而是波及到二十世纪中国的全部历史进程,至今余波未静。过程分离论的形成应该说是时代的错误,它并非一个人所能造成。在这个问题上,对严复也不能求全责备。这里笔者仅提出此问题作为本文的结尾,但愿后人在评断严复思想时更能持平、客观、深入。
[1]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一卷,第一章。
[2] 严译《法意》卷一按语。
[3] 同上。
[4] 严译《法意》卷一按语。
[5] 严译《法意》卷一按语。
[6] 《法意》卷廿六按语。
[7] 《法意》卷廿六按语。
[8] 严复《辟韩》。
[9] 严复《原强》。
[10] 严复《原强》。
[11]《法意》卷廿六按语。
[12]《天演论》卷下论十六按语。
[13] 《法意》卷一按语。
[14] 《法意》卷一按语。
[15] 《天演论》卷上导言按语。
[16] 同上。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2页。
[18] 《天演论》卷下论九按语
[19]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0] 严复《论世变之亟》。
[21] 同上。
[22] 《原强》。
[23] 《论世变之亟》。
[24] 严复评《老子》。
[25]《法意》卷五按语。
[26]《法意》卷六按语。
[27]《法意》卷五按语。
[28]《辟韩》。
[29]《辟韩》。
[30]《辟韩》。
[31]《辟韩》。
[32] 《法意》卷十一按语。
[33] 《原强》。
[34] 《原强》。
[35] 《原强》。
[36] 《原强》。
[37] 《法意》卷二按语。
[38] 《法意》卷二按语。
[39] 《法意》卷二按语。
[40]《法意》卷二按语。
[41]《法意》卷十一按语。
[42]《法意》卷十一按语。
[43] 同上。
[44]《法意》卷二按语。
[45] 《法意》卷五按语。
[46] 同上。
[47]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1页。
[48] 《原强》。
[49] 《法意》卷十九按语。
[50] 同上。
[51]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第129页。
[52] 《原强》。
[53] 《原强》。
[54] 《辟韩》。
[55] 《原强》。
[56] 《原强》。
[57] 《原强》。
[58] 《原强》。
[59] 《原强》。
[60] 《救亡决论》。
[61] 《原强》。
[62] 《辟韩》。
[6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第277页。
[64] 《法意》卷十九按语。
[65] 《法意》卷六按语。
[66] 《法意》卷六按语。
[67] 《法意》卷十七按语。
[68] 《法意》卷十九按语。
[69] 《法意》卷十九按语。
[70] 《法意》卷十九按语。
[71] 《法意》卷十九按语。
[7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