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整顿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积极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和绿化美化,不断改善城市的面貌;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首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2年9月起,段君毅同志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直至1992年10月。在中顾委常委任内,他以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继续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列席历次中央全会,多次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的讨论研究。在“八五”、“xx”计划征求意见的讨论中,他不顾高龄,多次到河南、山东等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工作建议。1987年,他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北京市干部考察组组长和国务院振兴汽车工业协调小组顾问。1989年又两次担任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干部考察组组长,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与此同时,还主持编写了《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等多部书籍。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同志们,朋友们:
段君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他顽强奋斗、鞠躬尽瘁,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党和人民将会永远铭记他!
今天,我们缅怀段君毅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始终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段君毅同志矢志不渝、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段君毅同志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935年,他险遭国民党特务逮捕,脱险后返回山东老家,但同年12月又毅然返回北平,参加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学生运动。1941年1月,他在山东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经过治疗后,又义
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尽管受到冲击和迫害,但他的共产主义信念没有丝毫动摇。
我们要学习段君毅同志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段君毅同志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正确的东西,纠正过去错误的东西,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在河南省和北京市主持工作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领导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
我们要学习段君毅同志无私奉献、襟怀坦白的高尚品格。在担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期间,为了迅速扭转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铁路运输的被动局面,疏通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他不辞辛苦,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甚至通宵达旦。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使铁路运输形势明显好转。他为人谦和、知人善任,在干部中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他亲自选拔、考察和培养的干部,有不少后来担任了中央和省部级的重要领导职务。他克勤克俭、勤政清廉,个人从不搞特殊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也非常严格。无论在职还是退居二线,出差到各地时,他都嘱咐秘书,伙食要按标准结算费用,为保持清正廉洁的生活工作作风树立了榜样。
我们要学习段君毅同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他都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战争年代特别是从事白区斗争时,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在西南工作时,为解决成渝铁路建设中钢轨不足的难题,他几次亲自下工厂,发动工人群众修复生产设备,迅速试制并成功轧制出一批批钢轨,保证了成渝铁路建设的需要。到一机部赴任后,1954年筹建“一重”,他亲自带领一机部工作人员到东北富拉尔基现场调查。那时的富拉尔基到处是大草甸子,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他与同行人员住在大车店里,不辞辛苦勘查选址。建厂过程中,他又数次亲临现场指挥,终于实现“一重”的建成投产。作为一机部领导成员,为加快发展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工业,他几次到“一汽”蹲点指导。他同干部和技术人员一起,归纳出“红旗”轿车研制中的25个问题,组织攻关小组,一个一个攻关。全厂干部职工按照他提出的“质量不解决,‘红旗’不出厂”的要求,奋战一年,实现红旗轿车投产下线,让中央领导同志坐上了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轿车。在河南省、北京市主持工作期间,他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