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围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强化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严格资金管理。今年要重点组织开展好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基金和国债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监督各项资金的征缴、管理、使用情况,严肃查处利用职权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谋取私利的行为,各级审计机关必须把这部分资金盯好,促进规范管理,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四,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廉政建设。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己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机制。近两年,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直走在自治区的前列。今年,地区各级审计机关要继续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坚决压缩数量,保证质量,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财务审计、财政预算审计相结合,提高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能力,扎实稳妥地搞好这项工作。要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发挥整体效能。
(三)以创新为动力,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要创新审计思路。树立新的审计观,审计人员既要置身于审计,又要做到超越审计,自觉围绕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二要创新审计内容。面对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大趋势,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也应随之调整。要逐渐从当前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要内容的审计模式,向以此为基础,注重对经济管理效率、效果、效益审计的方向转变。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并解决好经济责任审计科学立项、审计重点、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审计评价及审计结果等问题。三要创新审计方法。逐步实行常规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相结合,独立审计与联合审计相结合,积极试行审计新方法,加快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四要创新审计管理机制。要善于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大审计决定的落实力度。在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础上,试行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增强审计工作透明度。五要严格审计执法。严格审计执法,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各级审计机关要从加强教育入手,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提高审计执法的自觉性。积极推进审计复核、执法责任追究、执法情况检查等制度,从工作机制上保证审计执法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要建立审计决定督办和跟踪检查制度,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进一步促进审计决定的落实。审计机关做出的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门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执行审计决定,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要大胆履责,该追究责任的要建议相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强化自身建设,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审计工作,全力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经常听取审计工作汇报,高度重视审计部门反映的情况,既要给审计部门交任务、压担子,又要支持审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关键时候,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遇到阻力和干扰时,要站出来为他们讲话,给他们撑腰,当好后盾,坚决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处理问题。要建立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将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纳入各县市和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政府要保证审计机关的正常经费和必需的专项经费,要帮助审计机关加快“金审工程”建设,完善审计信息化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工作水平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要做好审计工作,单靠审计机关自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各级领导、各个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各部门要理解审计,关心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和配合审计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要自觉接受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对审计出的问题,要认真整改,确保落实。要加大协作与配合力度,纪检、监察、司法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要对审计工作提供支持、配合、协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维护经济秩序服务。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审计宣传,发挥~监督作用,使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理解、支持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要加强学习,政治过硬。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落实审计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和行动,使广大党员审计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审计工作中。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