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贸易快速增长。1—11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8%。出口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50多种产品直接打入国际市场,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耐火、磁性材料、陶瓷、冶金、化工等产品出口具有明显优势,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进出口任务。
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工作扎实有效。截至11月底,全市社会保障资金投入2.8亿元,共发放养老金1.85亿元,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低保工作.扎实有效,全市低保对象1.6万户、3.9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2737万元。共有1857个企事业单位、18.5万名职工参加了事业保险,覆盖面达98.9%。再就业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成立了"阳泉市特困职工援助中心",市政府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首批拿出60万元资金,用于下岗职工小额贷款担保。
全市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4019万元,代缴三项保险金2647万元。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9380人,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7498人,减免各种费用2048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通过热电联产、耐火行业工艺改造等洁净化生产,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止12月29日,市区天气环境质量三级和优于三级的天数达到32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0天,其中二级56天,大大超过了去年的14天。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四级和五级天数分别为14天和25天,比去年减少了170天。桃河娘子关出省断面水体污染控制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环保总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按照党中央、xx提出的“两手抓”和省委、省政府“三不变”的要求,实现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我们按照“xxxx”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地实施赶超发展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负重拼搏的结果。事实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决策是正确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多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观念更新不快,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敢担责任、敢闯新路的意识不强;齐心协力抓经济、上下一致搞建设的赶超发展氛围还不够浓厚;心往一处想、劲住一处使的发展经济的合力还没有充分汇集;招商引资、启动民力、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充分聚集的创业环境还不够宽松。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机制不活、负担沉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办法不多、路子不宽、步子不快。四是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不高。五是就业矛盾突出,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六是资金缺乏仍是影响我市调产、重点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电力供应紧张、铁路运输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也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特别是对新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见微知著,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认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