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上提供一定方便。这里严肃强调一下:所有工作经费都不能动用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否则被动的将是全市向上争取的局面。对于争取来的资金主要用于本部门工作开展的,按谁争娶谁受益处理,工作经费在部门招商引资经费中消化。
三、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公有资产变现
除组织收入外,财政的主要职能是当家理财。近几年来,从票款分离、会计委派到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我市的财政体制改革一直走在扬州市的前列,这是当初财力紧张“并锅吃饭”逼出来的办法,尤其是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激起的反响很大。但是,实践证明,这一改革不仅改出了效果,也改对了方向。如果没有综合预算管理,高邮的财政就不能取得现在的局面,高邮的发展也得不到财政资金的支持。现在,兄弟县市已经开始试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的还进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探索。这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新方向,我市各垂直部门已经实行了这项制度,通俗地讲叫报账制。我们以往的各项财政体制改革措施都是围绕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进行的,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和资金缴拨方式,存在着财政性资金分散拨付、周转不快,财务收支信息反馈迟缓,一些单位多头开设账户、资金使用不透明等弊端。因此,改革行政机关的分散核算制度为集中核算制度,使之适应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这是我们将要面临的任务。面对改革的形势,首先要采取两个动作:
第一、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创造环境。继续清理收支两条线,在支出上,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在收入上,加强财政专户资金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政府部门所属单位上缴收入、下级政府对口业务部门上解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彩票公益金和发行费、各项资金的利息收入等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直接进入财政单一账户,严禁坐收坐支。
第二、加快公有资产变现,打牢基矗公有资产是全民的财富。当前企业改制已经进入扫尾阶段,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工作即将启动,为进一步加强公有资产管理,确保公有资产安全,市政府办公室上月底下发了《关于开展公有资产调查的通知》。根据16个主管部门自报的数字,结合财政部门掌握的情况,目前全市公有资产存量有3亿多元。这只是一个很不完全的统计,因为还有一批单位存在着未报、漏报和瞒报问题,希望各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已经上报的对资产状况要进一步核实核准,未上报的要抓紧上报,11月15日前必须将准确情况报送财政部门,逾期不报的,由政府办发出督查通知书并通报批评。
对于公有资产的处置,总的原则是:解放思想,在保证公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能卖不租,能租不闲,把死钱变成活钱,把小钱变成大钱,回笼资金、盘活资产、减轻压力,进一步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处理好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具体操作上做到“三卖三不卖”。“三卖”即:贬值资产加快卖,如陈旧设备,现在卖是卖旧设备,拖一拖就成了卖废铁;闲置资产一律卖,各部门单位以及下属企业的闲置资产,要加快变现;升值资产适时卖,单位用房由于地理区位优势实现增值的,要看准市场时机挂牌竞价出售,获得实际利益。“三不卖”即:抵押资产债务关系理不清的暂不卖,抵押资产如果没有和银行签订好打包还款协议、没有就解决遗留问题形成方案不出售;部门资产正在使用难置换的暂不卖,部门正在使用的办公用房,如果无改建计划、无搬迁场所不出售;升值潜力大但目前市场价格低的资产暂不卖,位于规划中近年将开发的商业、住宅街区的资产,如果现有价值与未来预期价格相差较大不出售。
全市公有资产的处置分近期和中长期两批次进行,根据目前上报掌握的情况,近期要抓紧变现的资产有十二项:(1)经贸局所属步行街门面房、玉带园、南海五区相关住宅和庆宇宾馆;(2)农机局部分未出售的职工宿舍;(3)计生局在文化公路的原办公用房;(4)社保局在玉带园的商品房;(5)建工局质检中心;(6)农林局原办公楼;(7)外经贸局王庄各仓库;(8)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29宗资产;(9)商贸总公司21宗资产;(10)房改办现办公楼;(11)环保局原办公楼;(12)秦园宾馆。中长期要考虑变现的资产有五项:(1)体育尝体育馆和游泳池;(2)人民商城;(3)道路客运公司,包括大、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