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并按照市场需求,努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建设绿色汉中,构筑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培育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旅游、绿色园林城市四大经济增长的“亮点”,尽快改变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特色不显、后劲不足的状况。经过若干年艰苦努力,把汉中建成经济有实力、生态有优势、产业有特色、西北有影响的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经济强市。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在农业方面:一要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种养业结构调整;二要加快农业p>
连续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我们原来储备的项目,特别是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比较成熟的项目都被搜罗到了,我们重大建设项目缺乏有效接替,
如不重视,有可能出现空档。从一定意义上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关乎“十五”全局,关乎汉中未来。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方式、新的机制,切实 做好项目
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要与西部大开发和“十五”计划相衔接,既考虑当前,又兼顾长远,选好项目,选大项目,突出重大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突出“精、大、多、深、早”,项目各个阶段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要达到国家规范要求。通过扎实细致的项目前期工作,以争取国家和省上在重大骨干工程的安排上优先向我市倾斜。第 二,积极探索和建立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新机制。前期工作不再局限于由现有法人单位或主管部门来做,政府可以委托法人主体承担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其它主体也可以参与竞争,前期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可以有偿转让或折成股份,参与分红。从今年起,市上前期费用的安排要继续本着急需与可能,力争把资金安排到急需项目上去,并同前期工作实绩挂钩,部门和县区谁的前期工作有成效就优先给谁安排。第三,优先做好新开工项目。如果新开工项目在年初或二季度就能大部分开工,这样就能够在年内形成比较大的工作量,有利于项目展开和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第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项目前期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尽最大力量促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计划、有重点、高效率、快节奏地进行。 (三)、切实抓好资金的筹措和落实。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近几年,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市在抓资金筹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收到了
明显成效。五年来共上报项目130多个,总投资200多亿元,争取到国债资金和其它补助近55亿元。在争取国债项目和资金方面,市计委、重点办、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县区及
项目单位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功不可没。今年,一方面要牢牢p>
闲散资金、民间资金、外地资金尽可能多的投到重点项目建设中去。同时要强化资金管理、充分发挥效益。第五,及早动手,加大力度,认真做好今年4月份在西安召开的中
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筛选、论证、跟踪洽谈工作,力争使洽谈会有更多项目成交。 (四)狠抓以国债项目为重点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在项目管理上,目前仍存在着项目审批程序不完善、在建项目配套资金不落实、资金使用不规范,招投
标等“五制”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又直接损害我市的形象。各县区、各部门既要多争取国债投资,更要严格国债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真正把
国债资金管好用好。凡使用国债专项资金的建设项目,必须开设“国债专项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债资金使用的有关制度要求,把国债资金安全、及时、足
额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要把配套资金纳入国债资金范围,严格进行管理和监督。要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大力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和地方领
导环境保障责任制,严格按计划工期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决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和“胡子”工程,更不能出现“三边”工程,从勘察设计到施工
都应该公开进行招投标,减小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增加透明度。市重点办及市重大项目稽查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稽查力度,从制度上把住关口,堵塞漏洞。
四、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培育、引导和扩大消费 扩大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扩大消费是以居民收入的增长为基础的,要保持消费的连续性、持久性,必须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用收入增长来扩大消费、创造消费和保护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当前,新增劳动力、失业下岗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三碰头,就业矛盾相当突出。我市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较多,去年已达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