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社区的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同志、社会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等在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中的作用。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群防群治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地筹集群防群治工作所需的经费,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建立保障机制。加大科技创安的力度,提高治安防范和社会管理的科技含量。不断深化安全文明铁道线、“平安大道”、“无毒社区”、安全文明校园和企地共建安全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创建活动的成果。
(四)加大治安防范和管理力度,构建城乡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把各项治安管理工作落实到基层。要在前一阶段“治爆缉枪”专项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特别是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药品等的管理,深入进行安全大检查,查清管理死角,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健全制度,防患于未然。
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各有关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把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教育、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继续开展“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的培训活动,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文化道德素质,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要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用工单位和出租房屋的管理。重点解决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和无正当生活来源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问题。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当前,要认真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时的衔接工作。要广开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就业渠道,切实解决这些人员的生活出路;要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全社会重视和关心这一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要充分发挥先进科学技术在社会治安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人口管理,严密社会面的控制,提高治安管理水平,增强管理工作的社会效果。
(五)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扎实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要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协调,着力解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的问题,建立健全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重点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继续开展争创“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动员各有关部门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办实事,在各类学校开设法制课程,改进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总结推广在中小学校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的经验,加强对法制副校长的培训,使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大力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丰富和活跃青少年在社区的活动。要结合“严打”整治斗争,加强对学校及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和对“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清理整顿,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努力净化社会风气,多出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