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成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二)坚持经济与社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把为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增加人民福利、提高健康水平、创建和谐社会等当作重要任务来抓。要不断研究和完善指标体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与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密切相关的指标。根据规划的性质和作用
,在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方面,既要研究提出预期性、导向性的指标,也要研究提出一些有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
(三)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树立城乡统筹的思想。目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亟待解决。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在全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的增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具体在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产业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诸方面统筹考虑,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流动的障碍,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继续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四)制定地区协作、周边带动举措。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和主要方式。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资本将加速向我国转移,南方发达地区资金向北流动,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京津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青龙临近京津唐,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有矿产、旅游、农业、生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有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优势,有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特殊政策优势,有条件、有能力融入周边经济圈。要从规划起步,跳出青龙看青龙,把自己放在全市的总盘子中考虑,放在环渤海湾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去安排,找准定位,取长补短,打造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寻求把握住协作契机,实现借力发展。
(五)强化支撑,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支撑,没有项目,规划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今天的投资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未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加紧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的认真研究,科学谋划,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构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经济新格局。一是要体现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要根据全县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谋划一些能够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特别是能够立县、立乡的工业项目。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集中精力谋划一批交通、能源、水资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为城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配套条件。三是转变项目谋划方式。要建立政府、专家、企业三位一体的谋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注重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市场信息的发布、组织专家论证咨询、服务方式的改善等形式,帮助企业谋划项目。特别强调一点,今后政府项目管理工作向规划管理过渡,国家批准立项或安排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项目是否列入了规划,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不批准立项,不安排投资。对此,各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三、以求真务实精神编制规划(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是一个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规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把握“有所侧重”的原则,做好各类规划的定位,明确区分政府能够有效调控的领域和主要应依托市场规律调控的领域,按照不同的领域,确定不同的发展方针。规划方案要着重在强化经济发展主导因素、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公共产品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入研究。对于企业建设、产品生产等主要由市场调节的问题,规划应主要侧重于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市场调节力量更加灵敏、顺畅和有效。要改变过去那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什么都点到但都难以解决大问题的弊病。要突出研究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措施、重大政策,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规划也就深入了。
(二)突出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体现战略性,是因为规划的作用在于指导长远,需要前瞻的眼光、战略的谋划;要有操作性,是因为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发展、指导具体的实路。“十一五”规划编制一方面要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