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提高科技含量;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工程建成后,一方面要及时组织验收,及时移交手续,尽快投入使用,发挥工程效益;另一方面,要建设好工程的管理机构,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实行有偿供水,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使农村供水工程真正走上长期受益、良性循环的轨道。
4.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一项民心工程。资金问题是我们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各县(市、区)要按照当地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总体规划所需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投入,安排好配套资金;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在上级的专项资金引导和补助下,利用“政府推动、政策带动、社会联动”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二、明确目标,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用水困难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等。***书记要求除***水利枢纽外的其他***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要在***年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必须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关系到我市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市水资源比较丰富,也是水患灾害较为频繁的山区市。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把水安全问题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来抓。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我市的洪涝、旱灾频繁。在去年历史罕见的旱情面前,我市各地的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缓解各地旱情、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起着重要的作用。市区及各县(市、区)近年建成的城市防洪堤,都经历了多次洪水的考验,为保障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意见》,以进一步推进全市水利建设,增强防灾抗灾的能力。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落实。
2.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关系到我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我市是个农业大市,要进一步发展我市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水利建设必须先行。只有全面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才能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可以这样说,没有可靠的水利工程,就没有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没有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就没有水利的现代化,就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抢抓机遇,切实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抓出成果、抓出成效。
3.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有利于我市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发展环境的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患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近几年来,全市发生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都以数千万元、数亿元计算,甚至出现死人伤人的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要消除水安全隐患,就必须把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提供安全的水环境,也是优化我市投资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内在需要。
(二)认真、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