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特色,是理想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圣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向往。但由于地方经济较落后,财政收少,对改造旅游区的投入太少,致使旅游业发展缓慢,蕴含巨大的旅游潜力未挖掘出来。一是交通与内外设施建设落后,到景区的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二是旅游服务设施落后,服务化程度低。三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未打响。四是景区风貌与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三)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力度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县域内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
全县民营企业6xxxx家,总注册资本542xxxx元,其中县外投资2xxxx,资本381xxxx元,年创税近30xxxx元。全县共有木材加工、竹器加工、茶叶加工厂等各小型企业256xxxx,年总产值达1237xxxx元,年上缴税金37xxxx元。但因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建设缓慢,招商力度不足,引进大企业来投资办厂少,没有能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渠道少,增值困难,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应有规模,农民致富门路不多。造成的原因:一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不发达,影响外商进来投资。二是优惠政策难兑现,一些优惠政策缺乏连续性,加上部门争利严重,协调难,导致优惠政策难执行。三是招商引资机构自身建设滞后,没能深入开展工作。四是投资软环境不够完善,为投资者提供服务意识比较差。五是项目储备的相关资料不齐全,前期服务不够。
(四)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转移,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江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富余劳动力7.xxxx人,以劳务输出方式开发,但稳定性差,收入与付出比差过大,每年的劳务输出带来的收入不多,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是劳务市场建设滞后,劳动就业渠道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农民工综合素质低,只能从事廉价的工作。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
(五)蕴藏的水能资源没能得到开发。
三江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5.5xxxx千瓦,其中浔江河的三级开发装机容量可达5.5xxxx千瓦,2004年6月止,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只达到4.5xxxx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32.1。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依托生态资源,做大"绿"经济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可以促进传统农业直接向生态农业跨越。三江县优势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提供了优势资源。一是要必须继续实施"四个一"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生态×××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先进技术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及不良影响,建立茶叶、油茶、肉牛、竹林四大生产基地。二是建立完善包括产品开发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在内的、科学的、完整的绿色生产体系,使产品远离污染,无毒、无公害,成为绿色产品。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制止任何破坏环境污染活动。
(二)依托旅游资源,做响"休闲旅游"经济
依托着丰富民族旅游资源,三江县必须要抓住机遇,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三江民族风情之旅,做活"休闲旅游"经济。一是把三江定位成"区域性休闲消费中心",所有的建设开发项目均围绕这个中心。二是用"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维来优化三江县内人力、物力、财力、土地等资源配置,所有产业和建设都围绕旅游支柱产业的培育来进行。三是按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要求进行景区景点的规划和建设。四是搞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产业群建设,围绕旅游景点,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建设,形成产业群。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