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实际。针对这种情况,要迅速在全省统计系统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建议。
四要增强监测重大决策实施的实时性。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监测重大决策实施的实时性,紧紧围绕省委“一个总目标,两个提前,三个阶段,四大战略,五项工作方针,六个方面变化”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监测,及时准确地报告经济运行的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耳目”,搞好“现场直播”。
五要增强统计服务方式的多样性。领导和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是多样的,统计服务方式也必须向多样化发展。要进一步健全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加强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定期向社会发布统计信息,扩大统计的社会影响。要充分发挥统计年鉴、统计期刊等出版物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运用科学手段对统计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和深度挖掘。要重视和加强各级统计信息网站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统计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统计服务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让社会各界充分共享统计信息资源。
五、多措并举,为新形势下的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保障
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搞好新形势下的统计改革和建设,必须靠管理、靠科技、靠法制、靠人才、靠基层基础,必须多措并举,为完成统计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依靠科学管理,促进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统计部门既是经济综合部门,同时也是一个统计行政管理部门,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管理工作,建立起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统计管理体系,将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制度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统计系统内部,要抓好各项工作计划、工作任务的落实、检查,加强对人、财、物、事的管理,充分发掘统计各要素的积极性,发挥其最佳效能,促进政府综合统计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开展。对部门统计,我们要强化管理职能,依法规范部门统计行为;加强与部门的联系,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积极作用,避免重复劳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协调发展。要依法加强对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的管理与引导,维护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虽然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目前规模还不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这两种调查的规模和领域会不断扩大,如果管理不好,将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对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的管理不能放松。
(二)依靠科技进步,为统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各级统计部门要依靠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要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实施省市网络的提速工程,在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先行一步。当前,尤其要促进市-县×××-乡的联网工作,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要向县以下倾斜,市-县×××-乡还没有实现联网的地方,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实现联网;已经实现联网的地方,要不断提×××、乡的微机档次和联网速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坚持高起点、超前性,避免设备刚买了就落后的现象。要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统计信息网络的利用率。网上办公是一种方便、快捷、节约的办公形式,但现在有的同志对此还不适应,还习惯于书面的东西,配备的微机设备不能充分利用,成为桌面上的摆设,这种状况要尽快改变。
(三)依靠法制建设,为统计工作健康开展提供法律保障。统计法是统计工作最坚强、最根本的保障,是统计部门行政管理权的根本依据和最终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统计法制在统计改革和建设中的保障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的统计普法宣传,增强他们的统计法律意识,支持统计部门、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要加强对广大基层单位的统计普法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统计的自觉性;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对于利用职务之便,玩弄虚假数字,标榜工作政绩,骗取政治荣誉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以维护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统计工作的严肃性,提高统计法的权威。
(四)依靠人才队伍,为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