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著名女作家预先设计这个环节,正是为了在演讲的时候与听众进行面对面的心理交流。她让同学们在纸上画线,然后在这条延长线上做标记,并写下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做得最出色的事情”和在未来的岁月里“还打算做的事情”。这个别出心裁的心理游戏,一下子就激发了现场听众参与的热情和交流的兴趣。显而易见,她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一方面是站在演讲者的立场上,用设问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告诉大学生;另一方面又站在大学生的位置上,引导和期待着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语言表述,无疑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它为接下去即将进行的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关于生与死的直接对话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三、口语化
演讲是一种高级的口语表达活动。演讲者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阐述观点和主张,听众通过聆听这种口头语言,对演讲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主张进行认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口语就成了实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的主要媒介。因此,我们撰写演讲稿,就必须突出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点,注重选用双音节词和短句,大量使用现实生活中具有鲜活感和生命力的口语词汇,只有这样,才能使演讲稿摆脱书面语言的负面影响,更加适合演讲现场的口头表达。同时,这种简洁明快、通俗生动的口语,也才能对听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晓示性和感染力。
看了这篇文章是否对演讲稿写作把握能力上升了呢?
更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