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即兴演讲与常规演讲的关系
我们一般把经过演讲者深思熟虑并备有演讲稿的比较严肃郑重的演讲称之为常规演讲,而把演讲者兴之所至,有感而发,在没有准备或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所发表的演讲称之为即兴演讲(注:按高振远先生的定义,见常规演讲和即兴演讲是两种常见的演讲方式,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但并无彼重此轻之分,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些初学演讲者往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认为常规演讲是念稿子或背稿子、装样子,是人人皆可为的没水平的表现,而即兴演讲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口才,所以一味追求即兴演讲而竭力否定常规演讲,初登讲台就毫不准备或只拿个简单的提纲就“即兴演讲”一通,渴望出口成章、一鸣惊人,结果往往是语无伦次、纰漏百出。我们认为,即兴演讲能力固然能真实体现演讲者的水平,但并非以“没有准备”为其根本特征,并非如毛泽东同志所批评的那种信口开河、胡讲乱说,向人民群众哇哇叫的老鸦声调,而“兴之所至,有感而发”才是它的灵魂,更何况所谓备有演讲稿的常规演讲,也并非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或背诵讲稿,即使是十分严肃郑重的会议上非照稿宣读不可的,也应该是边看讲稿边看听众的。比如,我们从电视上就亲眼目睹过江泽民同志在国内、国际各种政治活动中所作的经过深思熟虑、严肃郑重地写就的报告、发言,也曾聆听过他在抗洪前线极具感染力、号召力的即兴演讲,这些各种场合、不同类型的演讲,十分准确地体现出演讲者独具的风采和魅力。另外,我们也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常规演讲中,一些演讲者为了追求理想的演讲效果,机智灵活、随机应变地从当时、当地听众的实际出发运用一些即兴演讲,或者放弃准备好的演讲稿,即兴发表演说(如时间不充足、听众不耐烦、演讲主题临时改变、天气地点变化等)。这些事实都说明常规演讲和即兴演讲之间并无非此即彼的矛盾,我们学习演讲也就没有厚此薄彼的必要了。一个演讲者高水平的即兴演讲能力离不开常规演讲能力的培养,而一个只具备常规演讲能力、缺乏即兴演讲能力的人,也只能算是演讲台上的“半桶水”。所以,对初学者来说,应该脚踏实地地进行长期的文化修养、心理品质、思维方式、语言技巧等各方面的艰苦训练,全面培养各种演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