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希望自己的话语听起来很有智慧。我们喜欢用自己知道的最华丽、最专业的词汇,以及一些缩写词。当我们用这些词汇时,自我感觉十分不错。我们会害怕面前的听众,连许多教授、专家也不例外,这时自命不凡就成为了我们唯一的防御措施。问题是,没有人希望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我们本来能够将句子说得简单直白,但是我们偏偏要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表达,最后却发现这些表达方式都不好,只会让人更加疑惑。如果你选择这些让人迷糊的表达方式,那么无论你自我感觉多么良好,你的行为只会让听众开小差。你的演讲注意力不再是听众的要求,而是如何用华而不实的话语来表达意思。让听众开小差,错不在听众,而在于演讲者。你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分享信息、引导群众、教化人民,这就意味着你应该放下你的自命不凡,站在听众的角度认真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演讲。
解决方法:明确你的观点。找到能够表达观点的最简洁、最明晰的方式。如果你是量子物理学家,拥有12个博士学位,你的论点和材料可能会十分复杂。但是你能保证你的听众也都获得了12个博士学位吗?你知道他们来听讲座的目的以及他们期望从这里学到什么吗?你的演讲对象是听众,而不是你白己,那么你的演讲的每个观点就都应该能让大多数听众理解。就如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解释了几乎所有的名词,既然霍金能看到把书写得平易近人的重要性,我相信你也能重视起来。
如果我们语调单一、表情木然、举一些没有意思的例子、表现得像是自己都不喜欢这个话题,那么无论什么样的话题都会索然无味。如果演讲者本人都对自己要传达的信息毫无兴趣,那么他又能期望听众有怎么样的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