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正。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
谐音转换。这里指用关键字的谐音转换成另一个意义的词语,用新的语义掩盖原来的语义。
有个住旅店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五十两银子不见了,而这一晚旅店也没别人,只有他一人,因此他怀疑是旅店老板偷去的,但老板死活不承认。二个闹到县衙,县官对老板说:"我在你手心里写个赢字,你到院子里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赢字还在,那么你的官司就打赢了。"随后,县官把老板娘叫来。老板娘来到一看只见老板在外面站着,不知怎么回事。这时只听县官对她丈夫喊道:"你手里的赢字还在不在?"店老板连忙回答说:"在,在。"老板娘一听丈夫承认了"银子"在,就不敢隐瞒了,乖乖地回家拿出了银子。
巧表态度。运用谐音法,可巧妙地表达对某些人和事的态度。
有人曾经在鸡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有人改下联为"捞者莫来劳者来",这句话是针对那些"下水摸鱼"、"雁过拔毛"者而言的。鸡场来之不易,劳心者为之筹谋,劳力者为之工作,而"捞者"却借参观、检查之名,来大吃大喝还不算,走时还白拿。此联巧借谐音,表明心迹。
谈话时巧用谐音法的妙处真可谓是功力无穷,而颠倒词序法则可以增强语意,使交谈语言更加深刻,从而取得戏剧性的说话效果。
于右任的书法享有盛誉,一向被称为"于体",但他平日不轻易赠与别人。一次,一个人求字,于老先生不想给他,无奈他一直要求,只好写下了"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满以为这样的话登不了大雅之堂。谁知过了几天,那位求字者拿着裱好的条幅,来向于老道谢。于老把条幅展开一看,正是自己亲笔所写的,只不过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真是一句精辟的格言。这位求字者就是采用颠倒词序的方法,使于老这一句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变成了一句具有深刻哲理性的语言。
颠倒词序,可以改变语意,使交谈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
一九四九年九月,云南解放前夕,蒋介石令沈醉枪杀进步学生并逮捕了九十余名爱国主义人士,正准备起义的云南省主席卢汉急忙打电报给蒋介石陈说利害,为这批民主人士说情。蒋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遣。"(遣在这里是逃避的意思)卢汉十分着急,把电文给李根源先生看。李先生看后,把词序改成:"罪无可遣,情有可原。"在昆明的军统头目阅读电文后,以为蒋介石"恩威并举",于是这批爱国民主人士得救了。后来蒋介石得知此事,气得火冒三丈。他怀疑秘书记错了自己口授的电文,又不能排除自己搞"颠倒"了"语序",只得骂几声"娘希匹"罢了。
古今中外许多名句格言,都是运用颠倒词序法,以增强语意的表达效果。郭沫若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书读死。"林肯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这些格言,就是变换某些字词,使语言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含义。
实践表明,在一定的情况下,采用颠倒词序的方法,能更好地表达人们需要表达的内容。但如果是在谈话时,重复几次谈一个话题,发表一个观点,虽然有强调说明的作用,但多半因为没有新意而会使听众生烦。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里就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带着更大的悲伤。她向人诉说:"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野狼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她儿子被狼咬死,大家曾表示同情,但祥林嫂不断重复这几句话,就使大家表示出冷淡的态度。
其实,一个人哪能不断有新的话题?譬如一些朋友相聚,当没有新的情况可说,还要重提旧事时,可以用新的叙述语言,从新的表达角度来谈,同样会有好的效果。
一对恋人相会,只要有一方善于老话新说,他们之间就能有永远讲不完的话题。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生动、风趣地表达,那么就不会因为同一句话多次重复而显得单调,呆板。
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曾引起很大反响,他在这本书里抨击了美国政府的腐败和那些政客、资本家的卑鄙无耻。
一天,在酒会上,记者追问马克·吐温对政府官员的看法。马克·吐温一气之下说:"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
这句话在报纸上披露后,议员们大为愤怒,纷纷要求作家出来公开道歉或予以澄清,否则,就将诉诸法律。
后来,马克·吐温在另一个场合又对记者发表谈话:"前一次我在酒席上发言,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事后我考虑再三,觉得此话不适当,而且也不符合事实。
我郑重声明,我上一次讲话应该更正为: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这个声明十分精彩。作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