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诞之夜的特定氛围中,演讲者娓娓述说共同的血缘、文字、信仰、理想,以及共同的奋斗结下的同志般的情谊。这些共同的体验把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 实现了双向交流,唤起听众温馨亲切的心理感受。
二、用求异法唤起
追求新奇是听众的正常心理,演讲者可以巧妙构思,以求异为“突破口”,给 听众以新鲜奇特的刺激,设置吊起听众胃口的悬念,调动听众的逆向思维,在 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使听众产生恍然大悟的心理愉悦。
例如,在一次演讲赛中,某演讲者走上讲台,展示出一张纸,上面写着“1> 2,1>多”,然后讲道:
朋友们,看到这个题目,怎么样,很荒唐吧!是的,单从数字上说,“1” 是所有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可是,我要说,任何数字离开了具体事物只能是 枯燥无味的,只有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1”在有些 时候,它可以大于2、大于3、大于4,甚至大于多。比如计划生育吧,多生 有害国家,多生有害人民,多生有害自己。夫妻同育一枝花,利国利民又利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难道不是1大于2、1大于3、1大于4、1大于多吗? ……
在这里,演讲者匠心独运,巧设悬念,反弹琵琶,求异促思,激发了听众的好 奇心和思辨欲,最终在揭秘解惑的释然中,对演讲的主旨心领神会而产生强烈的 共鸣。
三、用对比法唤起
事物之间的对比能更清楚地显示各自的特征,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演讲中,用 对比的方式来唤起听众的心理共鸣,可以突出演讲主旨的倾向性,引起听众对 演讲信息的高度重视,从而与演讲者产生心理的交融。
例如,某大学邀请一位老教授作关于演讲技巧的报告,当时校园里正同时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老教授走上讲台,发现台下虽有空位,但走廊上却站 着不少学生,可见这是心中犹豫不决的听众,他决定要争取这部分人。他放弃 了原来的开场白,这样讲道:
同学们,今天首先是你们鼓舞了我,你们放弃了青年歌手大奖赛,来这里听 我演讲,这说明你们严肃地作了选择,在说的与唱的之间,一般人选择唱的, 而你们却选择了说的;在年轻小伙子、姑娘和老头子之间,一般人选择小伙子 和姑娘,而你们却选择了我这半老头子。这说明你们认定说的比唱的好听,老 头子比年轻人更有魅力,这使我产生了一种返老还童之感。
开场白后报告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走廊里的人挤进了座位,后面的人又挤进 了走廊。老教授先把说与唱、年轻人与老头子对比,再把一般人与听众在二者 之间的选择作对比,既褒扬了听众,又巧妙地展示了自己的睿智,引起了听众的重视,使双方心理相容,产生共鸣。
四、用想像法唤起
人的一切行为都离不开想像。在演讲中,运用想像激发听众的心理共鸣,变演讲者的有意想像为听众的无意想像,变演讲者的创造想像为听众的再造想像。通过演讲者绘声绘色的描述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听众在内心再现演讲者描述 的艺术境界,从而心驰神往,深受感染。
例如,杨鹏程在湘潭师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门》,他抓住该校新建校门的造型——“两个交叉的‘s’”,以此为“激发点”展开想像:
汉语教授认为它是校名第一个字“湘”的第一个字母“x”,代表新生一入大门,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师大生。数学教授认为它是数学王国里代表未知数的“x”。物理教授认为是一条抛物线,是声波震动示意图。英语教授认为是英文“科学”的第一个字母,这是一座科学之门。哲学教授认为是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两种理 论命题的探讨……
最后,演讲者在想像的基础上满腔热情进行总结。演讲者关于校门的奇异诱人想像,唤起了莘莘学子强烈的进取意识,必将使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五、用情感法唤起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也是演讲生命力的源泉。演讲只有用真情实感的流动、跳跃和燃烧才能感动听众,演讲者只有用血、用泪、用自己生命的激情去呼喊、 去敲击才能叩开听众的心扉,震撼听众的灵魂,才能有效地唤起听众的心理共鸣。
例如,一次余秋雨先生在xx大学作演讲,述及他的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朋友之死的情景,他深情地讲道:他的两个学生正在国外,听说老师病危,中止合同,飞回上海,为老师临终演出。那一天,有着许多毛病的上海人,正如我曾多次写过的一样,都激动起来、崇高起来,好多不懂音乐的人也买票去听。小学生们的家长对记者说:“带他们来,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什么叫音乐,什么叫老师……,几天后,这位教授死了,龙华附近花店的花一售而空。病房里堆满了鲜花,楼梯上一层一层地 叠满了鲜花……”
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感人的一幕,使听众分明感受到,那曾经在上海的带了几分悲怆和崇高的气氛,此刻就弥漫在演讲会场。听众的灵魂在演讲者动情的讲 述中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