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大家说,如果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是怎样在贵国的城墙下度过的话, 我就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感触。联邦主席先生知道我这个人比较容易感伤。可是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斯图加行这地方更令人感到舒适呢?那次露宿城下差不 多过去半个世纪,1902 年,当然还是个年轻的中学生时,就来到斯图加特这 神奇的地方?
接下去,他把演讲过渡到真正的话题上。 由于我的独特经历,由于我对斯图加特的独特感情,所以,我始终将德法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放在心头,作为大使,我要谋求的正是这一点。
庞赛挑选出一段富有人情味的、双访问互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开场 白,很快地实现了演讲者与听者之间的情感的沟通,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正题,这是明智的、具体的。同时应当指出,庞赛的开场白还注意了其他技巧。 首先是称呼得体。尽管两国的市长身份上同级的,但作为法国人,他首先提 到德国市长,然后再自己的同胞打招呼,这很恰当,否则就失礼。接下去为会议的邀请表示感谢,为能讲话表示愉快。再接下去,以亲切的口吻谈到演 讲的地点。并很自敛钱以转向联邦主席个人。最后,以一段表达德法两国互 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引子,使演讲在亲切的融洽的气氛中进入正题。
“楔子”和“引子”有利于消除敌意
如果你的演讲与听众的许多意见相左,即你的意见是向他们挑战,是与 他们辩论,那么,为了使你的意见能说服更多的人,你更有理由使用“楔子” “引子”这样的开场技巧。用“楔子”说明自己的好意,消除听众的敌意; 用“引子”引出话头,进入正题。使用这种技巧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人 亨利1775 年3月23 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亨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 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演说家,从1775 年至1776 年,他先后担任弗吉尼亚州部队司令、州长。1787 年,他曾起草《人权法案》。1775 年3月23 日的演讲, 是亨利在独立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演讲。在 1774 年9 月5 日的第一次大陆会议上,主张向英国统治集团妥协的倾向占了上风。因而,亨利这篇以“制止这 种妥协”,主张“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说,就是对部分人的挑战。为了消 除敌意,亨利以诚恳的、有节制的、恰到好处的一段说明作为“楔子”,又 以一则哲理作为引子,结果使演讲大获成功。据记载,当他演讲完毕时,先是全场愕然,接着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他在演说中喊出的“不自由, 毋宁死”这句话,成为独立战争中的名句而流传于世。亨利的演说是这样开场的: 主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