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
沟通人们心灵的虹桥.
请看下列三段结尾: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最后,让我再次感谢领导给我这个难得的竞聘机会,感谢各位评委和在座的所有听众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今天天气这么冷大家还都来捧场,这使我非常感动.无论我竞聘是否成功,我都要向各位领导、评委,和在座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说完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以上是三名演讲者在同一次竞聘演讲会上的结束语,虽都是言“谢”,但第一个人的有“客套话”之嫌,掌声一般.第二个人的“再次感谢”比第一个人的要显得真诚,因此获得的掌声较热烈.反响最强烈、给听众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三个人的结尾,他字字含真情,句句发肺腑.所以在他下场之后,人们还在为他鼓掌.由此看来,“谢”字里面也大有文章.
四、巧借“东风”表决心
这是一种借他人结尾作为自己结尾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顺手牵羊用别人结尾中的原话来表自己的志向;二是简单汇总他人的“意思”作为自己的“意思”.如,在竞聘厂长的演讲会上,许立华在演讲结束时这样说:“刚才刘勇同志说的完全代表了我的心,那就是:无论能不能获得这个职位,我都要发奋图强,为咱厂迅速创造新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掌声)他巧妙借他人之言表达自己的决心,看似重复却又新鲜,不仅没有拾牙慧之嫌,还能让人在重复之中看出演讲者不凡的智慧.
在竞聘校长的会上李连山是最后一个出场演讲的,当他看到前边每个人最后都是希望和决心作结以后,他没有再讲自己的决心,而是灵机一动说:“朋友们,至于决心在这里我也就不表了,因为前边每一位竞聘者的心声就是我的心声,他们的决心就是我的决心!”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后人们说:“他的这种方法很不错,不表决心胜于表决心.”
五、借景抒情显水平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