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演讲最早是放在“艺术”范畴之内的。演讲学的发展对其他文化范畴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法国左拉对演讲艺术就非常重视。前苏联的美学家米?贝京《艺术与科学——问题?悖论?探索》一书中曾经转引了巴拉绍夫在《文学百科全书》中的评价:“左拉的语言吸收了一百年来的科学发现、演讲艺术发展和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的经验。”英国的罗勃?莎顿?劳伦斯在《演讲的技巧》中主张演讲者向戏剧学习,要求他们“平时广泛观赏成名的戏剧”、“背诵优美生动的文辞”,以便伺机利用。他的书中还专门有一章谈《从戏剧中学习》。他称赞肖伯纳《圣女贞德》一剧中在最后审判的关头,圣女贞德一段“演讲词”。劳伦斯评述说:“我们可以从她的演讲词中体会到亲切柔和的感受。”在“演讲词”中,圣女贞德说:“嗯!他们告诉我,你们是一群傻瓜,我不会相信你们的花言巧语,也不曾相信你们的伪善。……虽然失去了战马,我仍将奋战到底。……只要能够听到微风吹拂树梢,看见云雀在阳光下飞翔,小羔羊在严寒中哭啼,以及教堂神圣的钟声,它仿佛是天使藉着微风替我送来天上诸神的消息,我还会继续地奋战下去!”劳伦斯主张演讲者向戏剧学习,其作用之一就是要感受这种优美生动的文辞。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语言是以哲理思辨为特点的,但写出过《美学》这样美学经典性文献的黑格尔,并没有忘记美的感召力在演讲中的渗透。黑格尔在自己的专着《美学》中说过:“演讲家不能只针对我们的科学的或其他单凭知解力的思维来说话。他要说服我们相信某些信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设法影响整个的人,如情感和观点等……所以,他不能单凭逻辑推理和下结论的方式去满足我们的知解力,而是也要激发我们的情感和**,震憾我们的心灵,充实我们的认识。总之,通过心灵的一切来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众所周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着名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着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整个讲话气势宏伟、激情奔放,直接像散文诗。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