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专业都要开展人才需求调查,
·
2.培养方案转型:面向行业需要和岗位需求设置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
·
一是按照行业发展、社会进步和技术更新的要求以及应用技术型培养目标的定位,重新审查课程体系,哪些课该淘汰了,哪些课要新开出了。课程体系如何调整和优化;对保留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有哪些更新,在教学大纲上要标明。
·
二是强化能力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哪些主要能力,这些能力在哪些课程或课程群中培养形成,应该构建这样的“能力矩阵”。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除了明确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还应明确列出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
三是明确合作教育的培养内容。哪些课程是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完成,包括到校外教学和请校外教师来校内教学。
·
四是更加明确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行业实践,体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例如我校艺术学院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产品,产品变商品。
·
五是加强课外创新实践学分要求,把第二课堂的有关专业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培养,强化能力训练。
·
3.培养道路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
这项工作要落实到每个专业。
·
一是按照教育部校企、校地实质性合作签约率的专业覆盖率100%的要求,每个专业都要实行合作教育,充分用好校外优质资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创建新的培养基地和平台。根据专业特点合作方式可以多样化。校内外培养基地相结合,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专业实践岗位。
·
二是每个专业都要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需求调查、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其中校外行业或用人单位专家至少占50%。
·
4.教学模式转型:强化教学改革
·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包括教学方式与方法。
·
一是邀请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到100%,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的参与率达到100%。
·
二是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用心设计问题情境,组织讨论课,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布置问题式作业,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开展课后讨论,实现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主线,以综合为导向,以分析、质疑、多路径求解、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等方法指导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
·
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
·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
·
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比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品格,比传播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
学习重在“习”,知识重在“识”,文化重在“化”。听过的会忘记,见过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背会不算会,体会与做会才算会。
·
三是讲求知行合一,注重课内外结合、一、二课堂的互动,提倡项目式教学,实现做中学、例中学、问中学、研中学。
·
5.教师队伍转型:双师型
·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同时通过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增加教师的实践经历。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
二是教师的岗位培训和提高。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的校内培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