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之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以长足发展。
“扶困”实行“承包制”,学校建立“学困生”转化责任制,对“学困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教育与发展手册。组织级部主任、班主任、课任教师“会诊”、“复诊”,制定帮教方案,真正把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台某在原学校经常逃学,来到龙源不遵守纪律,不团结同学,负责对他承包教育的王焕彩老师多次找他谈话,经过循循善诱、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终于使其幡然醒悟,在各方面不断要求上进,学习上成绩很快提上来,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五)以使用“成长册”、“成长档案袋”为载体,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新课改思想,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操行评语,做到具体化、个性化、情感化,充满师爱和激励。
自2001年以来,我校自主编写使用学生“成长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关注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过程:
评价内容上强调综合性。改变传统的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的弊端,转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评价内容包括“个人小档案”、“迈好龙源生活第一步”、“摘下满天星”、“青春领奖台”等十大系列,既有学习方面,有又非学习方面;既有学习方法与过程,又有专长与潜能等。评价从单纯的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向对学生是否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综合评价,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成长的足迹,能够及时有效地激励学生进步,使学生普遍找回了自信。
评价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即关注“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评价的方式方法,既有文化测试,又有对作业与日常学习表现的分析;既有问卷调查,又有座谈了解;既有对学生校内日常行为检查的记载,又有对校外表现的反馈;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结论。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淡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突出了成长与发展,实现了评价功能的转化,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帮助教师积极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
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化。改变教师以管理者自居、师道尊严式的单一评价主体现象,实行学校评、教师评、家长评、同学评、学生个人评的“五评”。成为老师、家长、同学、学生个人交互参与的过程,体现了教育过程的民主化和人性化。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醒自励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评价者的主动性。
科学设奖,让学生人人受奖。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单纯用文化课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而是从德、智、体、美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设立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部、学习标兵、礼仪标兵、精神文明标兵、纪律标兵、舞蹈小明星、体育小明星、丹青小明星、歌咏小明星、学习进步奖、劳动能手、拾金不昧奖等3xxxx个奖项。多了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六)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发展
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在对学生进行智能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因材、因事、因时、进行科学施教,确保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在按照课程标准上好音体美艺术课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和教师发现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智能强项进行调查分析,打破班级界限,成立军乐队、民乐队、钢琴队、电子琴队、手球队、篮球队,以及歌咏、舞蹈、剪纸、演讲、书法、绘画等各类兴趣活动队7xxxx个,学生自愿报名,全员参加,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一系列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的教育。
此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展了学生智慧,陶冶了学生情操,全方位提高了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手球队参加“2003年全国中学生、业余体校手球联赛”一举夺得初中男子组亚军。学生在省级、全国数理化、英语、计算机等竞赛中28xxxx获奖。从2001年起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取得×××第一名实现中考“三连冠”。其中,2003年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8科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名,政治课第二名。初三学生参加重点中学实验班考试连续两年取得录取人数全市第一名。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育人渠道
校园文化具有五大功能:陶冶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社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