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验,探索建立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
第四,以强化牵头抓总职能为关键,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人才工作上牵头抓总,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四中全会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对各级组织部门抓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组部提出,组织部门抓人才,主要是抓战略思想、抓总体规划、抓重要政策、抓创新工程、抓重点人才、抓典型案例。把这“六抓”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从操作层面来讲,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全面掌握我市人才队伍的现实状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前提。据我所知,目前我们除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党政人才数据库外,对于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等其他各类人才的底数,尽管也开展了一些调查,做了一些工作,但具体情况掌握得还不是很清楚,这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下一步,要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楚我市到底需要哪些人才,需要多少人才,现有人才与需求的差距有多大,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二是着力抓好“两高”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解决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问题,一靠“引”,二靠“育”。高层次人才重点靠引进。要畅通引才渠道,灵活采取项目吸引、技术合作、岗位聘任、以才引才等办法,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带成果、带项目、带技术来我市创业。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人才,只要愿意在通辽建功立业,施展才华,我们就叫响一个口号“通辽欢迎你”。高技能人才重点靠培养。要围绕重点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岗位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快培养企业紧缺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重视留住人才,不仅要留住高技术人才、研发人才,而且要留住技能人才、熟练工人,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方面的政策。在认真抓好现有政策规划落实的同时,要加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借鉴先进地区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及时制定出台有关人才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队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发挥人才的作用。另外,各级组织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每年组织开展一些对人才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大会议或活动,办一、两件有影响的大事,进一步扩大人才工作的社会影响。第五,以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为主线,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在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基础上,四中全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可以归纳为:一个重点、两个扩面、三个机制。一个重点,就是建设高素质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两个“扩面”,一是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二是扩大党员参与面;三个机制,一是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二是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三是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围绕这些新要求,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要拓宽基层干部来源,选配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务工返乡人员、优秀民营企业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等群体中,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要围绕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抓紧落实一些需要衔接、细化的政策规定和配套措施。落实“一定三有”的要求,积极探索解决嘎查村干部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二是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新方式。总的思路是,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和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本着便于党员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重点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在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三是积极创新基层党建活动载体。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广“三级联创”活动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围绕不同行业领域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加大载体创新的力度。特别是要按照推进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创新党组织工作手段,开辟党组织活动空间。四是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要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特别是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新党员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重点工程。要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研究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的具体办法。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流动党员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向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