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改革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也是一种发展。事实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冲破各种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的过程。实践证明,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未来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一要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关系,消除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办事难、难办事的体制性制约,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治理调整行政审批收费项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编制管理。二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工作新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要全面总结推广土地流转等农村先进经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以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三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县委、县政府关于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已经出台,从今年起全面实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借鉴过去成功的做法和外地的经验,注意把握政策和履行程序,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按规操作,阳光实施。要注意维护和实现职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改制一个,搞活一个,稳定一方。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攻坚任务。四要加快推进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抢抓政策机遇,切实解决我县金融服务体系功能不健全的问题。推进以服务农村为主的中小银行建设,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各种微型金融组织。培育新的投资主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与外资、政府投资结合起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巩固发展各类融资担保主体,强化政府担保公司导向作用,鼓励民间担保机构进入市场。各金融机构要以**发展为己任,克服“惜贷”心理,创新信贷服务,尽快推出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帮助和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各企业也要讲求诚信,靠良好的信誉争取银行支持。
三、狠抓城乡一体,既要协调发展,更要关注民生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统筹城乡发展之
(一)以城镇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加快城镇建设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切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一是规划与建设的关系。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要根据城镇的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的规模,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和完善城镇规划。编制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今年,要组织编制县城羹脍赛湖、连城湖地区详细规划;开展6.5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区地形图测绘及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绿化、环卫专项规划等。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切实加大对违规建设的打击力度。二是外延扩张与提升内涵的关系。坚持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并重,坚持质量为本和效率为先并举,全力加快城镇重点工程建设,确保今年确定的建设项目有序、快速地推进。要进一步完善新区框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浮山路、银塘东路水泥路面工程,实施城北出口路、连城路、旗山路配套工程和新区给排水工程,力争每年都有新变化、新亮点。要逐步加快老区改造步伐,实施一批便民市政工程,切实改善老城人居环境。要加强中心镇和重点集镇建设,深入推进“一隔五化”工程,壮大集镇规模,提升集镇品位。三是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量力而行是科学精神,尽力而为是负责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