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随着国家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项目和资金将投向农村,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抓好对接,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新跨越。一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现代农业发展。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打造特色农业板块,加速传统农业向精准农业、订单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围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粮油棉产业提升工程、渔业富民工程,提升主导产业基地规模化水平和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实施“强龙工程”,做大做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富农户。今年要力争新增省名牌农产品1个,市级龙头企业4家。大力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二要坚持用统筹的理念抓新农村建设。抢抓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村村通”、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沼气、通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一镇十六村”示范工程建设,创造更多的投资需求,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要以新一轮示范村镇建设为契机,做好集镇和村庄建设布置规划,大力推行涉农资金整合、村企合作、社会帮扶等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和项目建设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三要坚持用创新的理念抓农民增收。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全面落实支农惠农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落实好帮扶措施,拓展就业渠道。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使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转化为工商业者,使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实施好“凤还巢”工程,因地制宜创建一批返乡农民创业园,把返乡潮变成创业潮。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将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和谐度。一要深入实施民生工程。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地组织实施好今年各项民生工程。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推进、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等机制,加大工程监督管理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水平,确保阳光操作、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同时,还要加强调度,统筹推进,着力做好对社会和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二要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高度关注返乡农民工、城镇新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问题(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降低创业门槛,鼓励自主创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好就业援助,帮扶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多种手段,保持就业人员的岗位稳定。三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和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扎实做好农村和城镇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努力提高全县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率,确保各项政策得到真正落实,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功能。四要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硬化措施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大家应当清醒看到,我县计生工作的底子还很薄弱,水平还不稳定,全县上下务必要高度统一思想,一刻也不能松懈,齐心协力攻坚,坚持不懈抓好抓实,坚决扭转计生工作被动局面。要健全和强化“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各种包保责任制,加大过程问责和个案追究力度,坚决兑现“一票否决”。特别强调的是,抓好计生工作,村一级是基础,更是关键,各村党(总)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出现问题要厉行责任追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