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财政的支持也必须具有这几个方面的鲜明特征。具体的说,财政支持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知识文化创新,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开发使用先进技术,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我国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要使这些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就必须把资源变成精品。这里面的关键是创新和提高科技含量,抓住这两个环节,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是对基层各项文化设施和正常运行费用,要列入政府的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给予保证,这也是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中小学生“减负”以后的活动场所,要加强建设和管理,为全社会的文化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改革,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重点扶持一批重要的文化机构和重点文化项目,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五是要运用财税杠杆,对那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明显不适合我区区情、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某些高档娱乐场所和活动进行有效的限制和压缩,对电子游戏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要加快采取措施课以重税,严格执法,使宏观环境更加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财政支持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手段,要充分体现党在不同的时期的方针政策的特殊性,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给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文化氛围、思想源泉。
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集中和具体体现。财政作为一种分配手段,直接影响着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关系。运用财政政策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项崇高而光荣的使命,但也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使命,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尤其如此。这是由于人民群众利益这个范畴本身是一个包含着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范畴。比如,人民群众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根本利益和暂时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在长期的意义上它们是统一的,但短期意义上特别是在当前的现实中,它们有时又呈现出对立与矛盾的一面。不改革没有出路,但深化国企改革又会使不少职工失去工作而进入下岗的队伍;加大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功在千秋,但会给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增加对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有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但用于提高收入福利的财政支出就会减少,如此等等。因此,要真正做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理性;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忍辱负重的精神。
毫无疑问,越是矛盾重重,就越是要讲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因为在有矛盾有困难的地方,就更需要共产党来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可能克服种种矛盾和困难。只有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即使眼前和局部利益有所损失,但也会最终予以理解,与我们共渡难关。在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jzm总书记指出:“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就告诉我们,越是复杂艰难的局面,越要紧紧扣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根红线。
jzm同志在《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