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和个体私营经济开发活镇,靠招商引资大上乡企强镇的“四靠”战略,力争3至5年,创造西集经济的真正辉煌。具体要做到:坚持一个中心,扭转两个危机,建设三个文明,树立四个形象,实现五个结合,健全六个机制,达到七个目的,抓好八项工作。
(一)坚持一个中心:就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高度概括和统一。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汲取2xxxx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鲜成果、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它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不等于简单的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是难以搞上去的。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才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才能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才能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才能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因此,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二)扭转两个危机:即经济危机和诚信危机
一是扭转经济危机。我们西集镇有过辉煌的经济发展时期。反思辉煌的成因,有龙头企业产生效益拉动其它各业同步发展的因素,我更感到是高额的银行贷款给西集带来的短时期经济效应,是一种泡沫经济。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贷款手续日趋完备,加之跟踪问效,导致我们的企业经营滑坡、效益减少、人均收入降低,经济一年不如一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牢靠,是钻了国家在金融管理上的空子,带来的短期效益。目前不仅是政府经济危机,包括镇直单位乃至西集百姓较之经济辉煌时期相比也处在不同程度危机阶段。那么如何扭转这种危机局面,无非是三条途径:一是招商引资上项目,扩大经济总量;二是向上争取求支持,最大限度争取外援;三是加强管理上水平,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使经济危机远离西集,使我们的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是扭转诚信危机。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无信不立”,古往今来,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事之本。在今天,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单位、一个人是否取信于社会、取信于人心的有力保证。诚实守信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党性休养的重要内容,一旦失去了诚信就等于失去人心,失去人心就等于失道寡助。目前,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某些层面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信现象,这种现象十分可怕,如不及时扭转,将会给某些集体乃至事业带来不可预测的恶劣后果。如何做到诚信,是摆在我们各级面前的严肃课题。为此,要求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彻底扭转社会各界对我们党委、政府、镇直有关单位乃至部分党支部村委会的不良认识和看法,真正做到言而有信、诚实守信。
(三)建设三个文明: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所说的物质文明就是物质极大丰富,完全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通过几年、十几年的预期努力,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同步推进,在物质上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
所说的精神文明就是在建设高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新时代的真、善、美,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优良的社会秩序,使人民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
所说的政治文明就是政通人和,在思想上、作风上、行为上同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绝不允许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梗阻现象,更不允许各行其事,我行我素。全党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全力开创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四)树立四个形象:即树立政府形象、干部形象、为官形象和做人形象
1、树立政府形象。现阶段政府是一个地区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本地区的知明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良好的政府形象会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