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有计划地盘活闲置土地,加大土地二次开发力度。严格执行工业建设用地投资强度的有关规定,加快出台鼓励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与空中空间。城市规划一定要有立体的概念,不仅要做好地面上的土地利用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通过立体规划来提升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水平。另外,要加强土地的挖潜、利用和控管,用好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整治,推动各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建设、内河涌综合整治以及重点企业脱硫治理,彻底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点源。加快各镇(街道)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建设覆盖全区的垃圾运转系统。制订全区固体废物管理计划,切实抓好对重点行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探索开展对社会生活源危险废物管理和严控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完善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企业排污治理,做好东海发展协调区的环保规划,建设生态环保型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绿色社区和生态示范村,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色公共活动空间,创建宜商宜居的良好环境。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七、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沟通合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要围绕区委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丰富基层民主形式,畅通民情、民意渠道,保证人民群众当好家作好主。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把维护合法权益与遵守法律法规统一起来。
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和机制建设。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按法律程序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基层治安管理网络,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安全网,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题,深化“文明顺德文明人”活动,多种形式地组织实践社会公德、争当文明新人活动。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办好“2006顺德之春文艺花会”系列活动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文体活动,打造顺德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大力弘扬民间艺术、粤剧、武术、龙舟等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体育与经济融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体领域,提高文体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积极备战省运会并做好有关赛事的承办工作。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重点支持薄弱初中改造与发展,切实推进职业学校校舍的扩建改建工作。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办学,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办学品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开展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接送试点工作。
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健全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环境。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好政府顾问团活动,积极协助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发动和鼓励留学人员带项目到顺德创业。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争取创建3到xxxx博士后工作站。采取内部培训与送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四支队伍建设。
八、坚持为民务实,大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积极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完善就业服务,抓好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