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质量。对整改中个别部门、单位存在的整改措施不具体、落实责任不明确、整改时限不严格等突出问题,督导组以及各单位主要领导靠前督查、坐阵指导,盯着抓、督促改,使群众所提的能够马上办的意见建议,基本落到了实处。
总之,各单位党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我县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个别单位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学习缺乏针对性;二是个别基层同志对存在的问题剖析还不够深入,有就事论事现象,理论分析不够;三是活动形式还不够灵活,亮点不够多;四是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受政策、法律、经济等多种因素制约,一时还无法解决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进一步统一思想,扎扎实实地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月中旬结束。与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相比,我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有五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党员数量多。参加第三批学习教育的基层党组织有个村级单位,万多名农村党员;二是流动性大。在农村党员中有相当部分党员因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外流动,还有少数党员已多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三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参加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党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占以上;四是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岁以上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以上,年老体弱多病的党员较多;五是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化。参学对象中,有务农、经商、务工的党员,有村干部党员,有教师、卫生室的职工党员,有离退休回家的党员等等,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并且少数党员因各种原因在思想上存在情绪,对党组织或党员个人有成见。同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也认识到,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有的认为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强,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的认为农村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自由散漫,再加上农活忙,活动很难组织起来;还有的担心开展教育活动会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要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认真解决。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充分借鉴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教育活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充分认识在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党员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在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基层农村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员素质、建设坚强堡垒、造福人民群众、加快小康进程的重要保证。
第一,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奋斗。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农村基层,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把广大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夯实基础、提供保障、增强动力。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