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作用,使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四是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果我们思想上不清醒,工作上不注意,是很容易搞散的。这些年,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国家的集中统一,这是完全必要的。但在维护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应当更好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这就要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权责一致、上下一心,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五是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要把握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配套性越强、社会风险越大的特点,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六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眼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力求既在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又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坚持以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关键在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责定位,即: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还明确了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行为原则,即: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决定》还明确规定,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要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而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这个规定,既着眼于理顺党政关系,又着眼于形成党政合力;既进一步克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又积极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五、关于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贯彻这一战略思想,《决定》提出,要不断提高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决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其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即要实现“一个执政本质”,这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一个根本要求”,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明确“一个重要途径”,这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要完善“一个执政方式”,这就是坚持依法执政。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决定》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做好侨务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要巩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大团结。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明确提出,要把依法执政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坚持依法执政,就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提高司法队伍素质,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决定》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一些具体的改革举措。比如,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提出了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决策前同民主党派协商的制度;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有组织地广泛联系专家学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