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构和纪律组织起来的战斗部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在贯彻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列宁在创建和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也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列宁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要看其理论、路线、纲领的正确性,同时也要看它在无产阶级运动中的实际表现和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是由无产阶级和其他革命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必须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必须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体现其先进性。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始终高攀引导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旗帜,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毛泽东同志强调,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根本途径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把党员教育和锻炼成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1929年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我们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党员队伍状况,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党的建设这一“伟大的工程”,强调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指出:“群众常常根据我们党员的行动来测量我们的党,所以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给非党群众一种好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从党夺取全国政权后继续保持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出发,及时告诫全党要警惕党内可能滋长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和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并领导我们党就执政条件下加强先进性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巨大努力。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及时地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1980年初,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是一个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特征不断回答的问题。邓小平同志郑重提出了做合格党员的问题。他说:“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他强调:“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要通过思想教育,“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状态上有显著的进步,党员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的觉悟有显著的提高,党和群众的关系有显著的改善”。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强调,要使党“以崭新的姿态,站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成为一个勇于改革、充满活力的党,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党,选贤任能、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工作,对保证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起到了重要作用。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特别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我们要始终铭记在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