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第一个“一号文件”,此后,连续4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18年后,去、今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问题,这格外具有深意。如果说,曾经的5个“一号文件”,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那么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中国农村发展正稳步进入“第二个黄金期”。2004年“一号文件”,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来农民收入最难提高的部分。2005年的“一号文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望发生积极变化,在继续坚持“减法”即“少取”的基础上,今年“加法”即“多予”的政策更多。这就要求我们农口党员干部务必顺势应变,找准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切实转变领导方式、方法,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中更好地发挥示范、服务和中坚作用,真正成为党的惠农政策坚定不移的贯彻者和传播员。
二是贴近县委发展外向型特色农业的决心。纵观我省现有##个县(市),经过近年来进一步理清思路,各地均已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多个产业齐头并进、主导产业不突出的问题,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确立2—3个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大、强、优、专上做文章,凸显了主导、引带的作用。虎林市借助环境优势,大打绿色农业牌,绿色无污染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为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肇东玉米、呼兰制药、讷河马铃薯、双城乳制品、依安大鹅等产业也都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县域主导产业经济总量约占农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产品正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大作用。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外向型特色农业在####获得了适应性的快速发展,强县、富民的效应日益显现,2004年,4大主导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拉动第一产业占县域经济总量比重增至21.6%,比上年增长4.2个百分点,成为县域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这都充分地验证、雄辩地说明,我们的农业主导战略是符合县情民意、契合发展实际的。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既定战略上来,把心思用在谋划、推进外向型特色农业长远发展上来,紧紧抓住当前扶持政策到位、区域融合加快、发展优势凸显、农业农村工作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充分利用农民致富求强的巨大热情和现有发展基础,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应时顺势,真抓实干,推进外向型特色农业跨越发展。
三是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实践“三个代表”,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实现、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重要任务和责任,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最终体现。农口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实践党的宗旨的模范,做服务农民的贴心人。一要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使我们办事情、作决策不出偏差,唯一的途径就是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他们拉家常处感情,请他们提建议作参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朋友,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要多深入农村农户,从农民的创造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及时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愁、所盼,唯此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决策贴近民情、合乎民意、顺应民心。二要坚持用权为民。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决不能用来为个人和小集体利益服务。实践表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权为民就能造福于民,用权为己就会扰民害己。共产党员要靠党性立身,处处事事以先进性为标准,坚决纠正“与民争利”行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监督,真正做到用权为民,以公心和正气赢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三要倾力为农解忧。“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心系群众的安危冷暖,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制定和实施的各项决策部署中,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上,努力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三、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农业战线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落脚点
先进性从来就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实在的,要体现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之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按照十五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到2021年也就是建党一百年时,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一百年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全体共产党员都应为完成这一任务而合力奋斗,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