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jzm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对康复服务的迫切需求,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以社区为工作平台,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康复服务能力,提高康复技术水平,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有需求的残疾人7xxxx得到康复服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达到5xxxx。到2010年,在城市和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农村,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达到7xxxx以上。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上海市在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到2005年,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长宁区、徐汇区、虹口区要实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服务;到2007年,闸北区、普陀区、杨浦区、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要实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服务;到2010年,金山区、松江区、南汇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县实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服务;到2012年,本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区委、区府领导对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非常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今年区府144项实事之一,提出到2005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7xxxx享有康复服务,全区18岁以下各类残障儿童青少年享有康复服务率达到9xxxx;到2007年,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9xxxx享有康复服务,全区18岁以下各类残障儿童青少年都享有康复服务;到2010年,实现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享有康复服务;到2012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当然,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排除障碍,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二、开展“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求残疾人要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邓朴方同志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达到小康更多地需要残疾人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康复的任务就更重要了。” 而广大残疾人生活在社区,只有把社区康复工作搞好,广大残疾人才能享受到康复给他们带来的改善功能,才能提高就学、就业的实力,才能走出社区、走出家庭,回归社会。
目前,我国的600xxxx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的仅2xxxx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现实的康复服务能力之间差距很大,各地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不平衡,工作体系不完善,康复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康复经费普遍短缺,多数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还得不到切实的康复服务。因此,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2003年,我区在两个镇进行了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试点,今年6月份又在各镇、街道(园区)推开,经过医务人员、基层残联干部的辛勤努力,开展了康复需求筛查、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提供上门康复服务等工作,为各类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康复训练。据统计,全区1xxxx镇、街道(园区)有持证残疾人1382xxxx,进行康复需求筛查818xxxx,签订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702xxxx,占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85.xxxx,其中肢体残疾367xxxx,智力残疾157xxxx,视力残疾80xxxx,听力语言残疾58xxxx,精神残疾36xxxx,多重残疾3xxxx。
开展康复服务既满足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又为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真正做到“康复进社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