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作风保障。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个社会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地方、部门、企业有过深刻的教训。腐败是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力量,如果令贪污、腐败盛行,经济就难以搞上去,既使搞上去了也会垮下来。为什么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了,工作上去了,而干部却倒下来了?这种现象值得大家深思。大量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如果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把腐败的问题解决好,社会就难以保持稳定,改革就难以逐步深化,经济也就难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轻则影响一个单位、一个班子,重则危及一个系统、一条战线、一个地方,甚至会影响全局、动摇根本,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市上下正按照六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建设三大基地,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建设经济强市,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要把这种好的势头保持下去,实现这一目标,使我市的发展走在全省的前列,仍然离不开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作用。可以说,经济社会越发展,反腐倡廉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越重要。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紧紧抓在手上,真正做到反腐倡廉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确保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要求自己,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廉洁自律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掌握这种生活哲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十分重要。“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廉洁是旗帜,廉洁是号令。只有清正廉洁,才能树威立信,凝民心,聚民力,上下齐心搞建设,谋发展。所以说,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是端正党风政风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如何做到廉洁自律呢?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戒除三种不良习气”,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观念。 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成克杰、胡长清之流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其根本的原因都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他们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陷入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成为遗臭万年的反面教材。他们的堕落,再一次印证了理想信念动摇的极端危险性,以及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努力“戒除三种不良习气”,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观念。 一戒“目空一切、惟我独尊”的不良习气,正确对待自己。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最难战胜的还是自己。人总是有优缺点的,关键是如何看待。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就是一个“惟我独尊”的典型,直到组织向其宣布处分决定后,他才对自己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可是为时已晚。他在《我的罪行》反思中,分析自己违法犯罪原因时说:“我低估了组织,高看了自己,像一个党内‘个体户’,我行我素” 。因此,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如何正确对待自己,我认为,要坚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有了成绩,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与上级的支持,同志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不能因为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总以为自己最了不起,目无组织,胸无人民。更不能受不得半点委屈,稍不如意,便满腹牢骚,对组织不满,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样下去,最终必然会栽跟头,犯错误。二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何谓平常心?既平常人的心态,普通布衣百姓的心理。老百姓有何心理?不求非分之想,只求顺其自然,辛勤劳动走富路,安份守纪做好人,平平静静过日子,知足常乐享天年。保持这种平静坦荡的心态,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自己,心态不平衡是许多为官者翻身落马的重要动因。由于心态失衡,一些人常常会干出身败名裂的蠢事。有了平常心,就能够意识到自己能够走向领导岗位,离不开组织上的关心、爱护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就会告诫自己丝毫不能在小小成绩面前骄傲自满,更不能向组织讨价还价。这样,就会坦然对待个人的名誉与地位,善待手中的权力,始终坚持为民谋利。 二戒“见利忘义”的市井习气,正确对待金钱。现在是经济社会,办企业、做生意,要讲效益、讲利益。同样,我们干事业、求发展,有时也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激励。那么,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怎样才能既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又为政清廉,不为金钱所腐蚀?我送大家三句话:一是谈钱不乱心。钱从来都是人们谈论的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