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进取、顽强拼搏密不可分。2003年,我们之所以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严峻考验下,发展速度首次赶上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也呈现出好的势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这就是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团结奋斗、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相比,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列举的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方面存在的十个突出问题和王太华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的党员干部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在我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机关作风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因循守旧、思想落后。有的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注重提高素质,不深入思考问题,不愿意深入实际,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来想问题办事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与时俱进的自觉性、开拓创新的主动性。二是全局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有的做决策、办事情不是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从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首先考虑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得失,缺乏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责任心,缺乏为发展服务的热情。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合口味的就执行,不合口味的就推诿扯皮,阳奉阴违,讲条件、打折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作风霸道、与民争利。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死守不合时宜的规定,该改革的不改革,该放开的不放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屡禁不止,时有反弹,对基层、对群众吃拿卡要,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四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的习惯于坐办公室看报喝茶、闲谈聊天,热衷于散布小道消息,评头品足、说三道四,不愿深入困难的地区、企业和农村调查研究,害怕触及困难和矛盾;图清闲、怕麻烦,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五是工作不实、好大喜功。有的热衷于开会、发文件、提口号,搞名目繁多的评比达标,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六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有的沉湎于迎来送往、吃喝应酬,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甚至把工作当副业,把吃喝玩乐当主业,讲究排场,攀比待遇;有极少数人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以致丧失党性人格,贪污受贿,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以上种种现象导致了不正之风的滋长和蔓延,严重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党风政风,影响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作风病的存在,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得不到缓解。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中,但影响极坏,危害很大。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当前,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
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巨大的压力,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一,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实现。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弱。一个国家如此,一级党委政府、一个部门单位也是如此。我们从事的领导工作靠什么来实现?不仅仅是靠权力、职位、行政措施来发号施令,而是靠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引群众,靠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部署来发动群众,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来团结群众,靠好的党风、政风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影响和带领群。没有好的学风,就没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好的工作作风,就会被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所侵害
,背离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好的生活作风,搞特权、搞腐败,就会失去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总之,没有好的作风,我们就不可能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各项决策部署就无法贯彻执行,各项工作就无法有效落实,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就会落空。
第二,作风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只能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离开了稳定,什么事业也干不成。而稳定与党风、政风又是直接相关的,党风正、政风清,则民风纯,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反之,党风、政风不好,就会助长不正之风,恶化社会风气,就会使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基层政权丧失牢固的基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第三,作风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党是执政党,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尊重、调动和发挥,与党的作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事实证明,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