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分离制度创造条件。
(二)以加强培训机构、师资、教材“三项”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培训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已取得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内部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注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和培育精品培训项目,确保培训质量。国家局和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要尽快制定出台安全培训质量评估标准,要在已经审定培训基地资质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按类别、严标准地对安全培训基地进行质量评估。质量评估要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通过评估,淘汰那些培训质量不高的培训机构,及时把符合条件而且培训质量高的培训机构补充进来,运用优胜劣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需求为导向,计划调训、自主择训、竞争参训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高校、中介机构和煤炭企业各自作用,国家统一规划、分级培训的新格局。四季度,国家局将组织开展煤矿一、二级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评估,各省局也要对三、四级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
二是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状况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和效果。为此,首先要解决整个培训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问题。要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实施教师培训上岗制度,尽快出台教师选任、培训、考核、上岗的有关规定。要重视对现任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一、二级培训基地的教师由国家局负责组织培训,三、四级培训基地的教师由省局负责培训)。要从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中选聘专职或兼职教师,充实教学力量。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优化师资配置。
三是要加强教材建设。要在国家局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统一指导和规划下,组织编写适应不同层次人员需要的培训教材。国家局要抓紧组织修订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材,积极评选和推荐使用优秀教材,大力提倡和开展电子教材的研制和开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教材体系,逐步实现教材市场化运作。各级培训部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有关教材,教材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做到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当的时候,要组织开展教材评比活动,通过评选优秀教材,使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
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安全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化培训设施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采用远程教育、虚拟现实和模拟现场等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培训对象的参与程度,使煤矿安全培训更加生动和富有成效。
(三)以做好重点人员培训为抓手,推进煤炭企业全员培训
一是要全面开展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素质。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理念,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以企业自主开展为主,对在岗的从业人员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培训,尤其要抓好煤矿轮换工、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培训条件的煤矿,要依靠主管部门或有资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要学习鸡西矿业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做法,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组织培训,切实做到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
二是要继续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能上岗。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要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培训要求和考核办法要按照国家局统一制定的大纲和标准来进行。所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必须使用全国统一的操作证,并要坚持做好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工作。
三是要依法推进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努力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继续搞好国有重点煤矿主要负责人培训工作的同时,重点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地方乡镇煤矿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各煤矿安全监察局或其委托的有关部门要对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严格考核,严格发证,持证上岗。
四是要努力抓好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的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高素质的中介队伍。2005年底前,培训机构所有专职教师必须安排与所从事教学专业相符的培训或进修。培训管理人员也要参加有关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还要有计划地开展从事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五是要落实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