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有的是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不配套,有法不依与无法可依的问题并存。因此,要按照“依法治城、管教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一是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城市都是管出来的。搞好城市综合管理,核心问题是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强化城市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执法效率。具体讲,要把握好四点。第一,要抓好一支队伍。要在城市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推行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变联合执法为综合执法,变多口管理为归口管理。按照“责权相一致、经费有保障”的原则,从建设、交通、国土、房产、环保、林业、水务、电力、公安、工商、街道办、**镇等部门抽调人员,建设一支专业型、高素质、过得硬的城管队伍。要确立执法队伍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明确职责、任务,给名份、给权限,由财政供养、原单位开支。这方面也要学习青岛经验。青岛市从1999年开始,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截止目前,城管执法人员由原来的200xxxx减少为100xxxx,但却收到了“队伍减了,执法快了,投诉少了”的效果。第二,要建立一套章法。市政府已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区综合治理的暂行规定》,对市场、卫生、交通、治安等方面的整治做出规定,作为一个试行办法,已印发给大家,随后还要综合各方面意见,逐步进行修改、完善。这就是我市今后在城市管理中的“法”,城管部门要执法必严,各单位要有法必依,无论谁违犯了都要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第三,要形成一种机制。一叫工作有热情。各级各部门对城市建设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不出成效绝不罢休。二叫打击不留情。对破坏城市形象、秩序的人和事要敢于出狠招、下猛药去根治。对城管部门执法不严、不公或是消极应付的,要敢于“打板子、摘帽子”。三叫服务有感情。城管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在执法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成为一支领导信任、群众满意、廉洁高效的队伍。第四,抓好一些细节。比如城市卫生。现在我市的几条主干道卫生状况有所改观,但有的楼房背后、犄角旮旯却另有一番天地,垃圾污水乱倾乱倒,与整体形象极不相称。要以非典防治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死角死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再比如小区管理。我市11xxxx小区中目前只有2xxxx实行了封闭式管理,缺乏统一的模式,这样既不利于物业、卫生管理,也不能保证安全稳定。要借助《物业管理条例》出台的机会,推行封闭管理,加强物业管理,提高小区建设水平。二是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建城是构筑城市的躯体,管城是铸造城市的形象,育人是培树城市的灵魂。要叫响“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口号,尽快出台市民守则,增强全市人民的城市意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管理体系。沿街各单位要落实好门前“四包”责任制,把自己份内的事管好。“两台一报”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宣传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文明创建力度,增强市民的道德意识、守法意识,让市民对城市是自己的家园有认同感,对管好城市有责任感,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社会氛围。
五、协调发展,打好城乡统筹牌。小城镇是个大战略,必须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力度,才会实现大发展。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一是切实搞好小城镇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乡镇政府驻地为重点,以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工业小区为基础,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对单个小城镇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等级定位,切忌千篇一律,结构雷同,要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小城镇规划编制要体现高标准,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不能因为小,就可以不重视,就可以出现败笔。二是加快培育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小城镇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羊二庄镇,要切实发挥大港腹地的区位优势,规划后勤服务基地,构建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和“三来一补”项目为主的临港工业体系。南排河镇,加快建设城镇商贸服务区、临港工业区、貂狐特色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示范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育苗基地,构建“一区带六块,一路连一带”的临港海洋经济发展框架。滕庄子乡,建设以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小城镇,做强、做美**“西大门”。其他乡镇也要明确发展重点,拿出得力举措,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完善推广“白庄模式”,各乡镇都要分期分步骤培育更多“白庄模式”的村庄,建成一批“以工强村、以工促农、工农互动”型的现代化新农村。三是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